这就是我在伊普西隆研究所的第一次体验。
“感想如何?”
回程的车上,梶谷孝行问我。
“说不上来,但内心很震撼。”
我忍不住以左手搓揉右手,感觉似乎尚未从那奇妙世界返回。当然,取下手套后右手已恢复正常,但如同长时间跪坐双腿会酸麻,残留的异样感迟迟没消退。
我望着车窗,突然发现这举动毫无意义,又将视线移向梶谷。从车窗根本看不到外面。
窗玻璃涂着与车内同色的颜料。外观上,这不过是加装魔术玻璃的棕色箱型车。不仅如此,后座与驾驶座间隔有一道墙,乘客连前方的挡风玻璃都看不到,宛若一辆囚车。
“这是为了防止情报外泄。”上车前,梶谷曾对我说明。“我们在开发一种崭新概念的装置,目前还不到公开的时机。短时间内,研究内容必须完全保密。”
他接着强调,绝不能泄漏在研究所内的一切体验。直到戴上试作手套,我才真正明白话中的含意。
和来时一样,我随梶谷坐上密闭的箱型车,约三十分钟后,回到位于沟口的伊普西隆研发公司办公室。
这里破烂得教人难以置信。建筑物本身简直就像工地现场临时搭建的铁皮屋,只有一层楼,占地虽广却粗制滥造。四面灰色合板墙,搭上蓝色铁板屋顶。冷气机的室外机在细管格子小窗下,不停发出马达运转声。整体印象老旧而肮脏,连触摸大门把手都需要一点勇气。相较于隔壁气派的四层公寓,伊普西隆办公室更显寒碜。
铝框门板上贴着一块牌子,印着:
EPSILON PROJECT INC.
这行字的上方印着大大的企业标帜“E”。“EPSILON”确实代表希腊文中的“E”,破烂穷酸的建筑中,唯独这块铜制招牌设计得颇为气派。
棕色箱型车回到办公室后头的车库。下车后,我们穿过昏暗的车库,踏进办公室。
“随便坐。”梶谷说。
我在办公室角落的沙发坐下。这套沙发老旧不堪,压根看不出原本是什么颜色。
梶谷在我面前落坐,眯着眼微笑,我不禁联想到婴儿哭泣的表情。笑起来像孩子,稀疏的头发和脸上的皱纹却让他像五十岁男人,我完全猜不出他的年龄。
“大概就是这么回事。”梶谷仿佛在总结今天的研究所之行。
“我从没听过这样的机器。”
“当然,我们的开发计划可是保密到家。不过,如同百濑所说,你今天体验的只是试作品。正式装置叫K2,目前也已研发完成。”
“K2和K1有什么不同?”
梶谷眨眨眼回答:
“你想问K2和刚刚的试作品差在哪,对吧?日本并未引进K1,那是公司在美国研发K1时做出来的手部试验品。”
我愣愣地望着梶谷,“手部?意思是……”
“没错。”梶谷点点头。“正式的装置不止手部。讲得简单点,可想成类似那手套的东西包住全身。”
“…………”
身体塞进那隔热手套里?我听得瞠目结舌。
“你是指,从头到脚都与模拟系统联结吗?”
“对,你不认为非常值得赞叹吗?”
“…………”
我想像不出那会是怎样的情景。
“不用说,K2的完美程度与你今天体验的试作品有天壤之别。”
“你们研发这种东西到底有啥目的?”
“呵,上杉先生,你忘记我们为何来找你吗?”梶谷微笑看着我,“自然是要制作游戏,一种虚拟实境的游戏。拥有K2,我们便能进入另一个完美的模拟世界。”
“啊,你们想把我的《大脑病变》……”
“嗯,当初《书库》杂志创刊号举办‘冒险游戏书原作征稿活动’,你投稿的故事真是杰作。”
“谢谢,不过我写得太长。规定两百张四百字的作文稿纸,我没弄清楚,寄出两百张打字机用纸,每张有一千六百字。”
“嗯,编辑提过你的文长是上限的四倍。虽然内容很精采,但八百张稿纸的故事制作成游戏书实在太厚,何况也找不到有能力改写成游戏书[注]的作家。”
[注:Gamebook,一种结合书本及游戏要素的创作。故事依读者“选择〇〇则跳至××页”的方式发展,而有不同结局。八〇年代深受欧美及日本青少年的喜爱,知名作品如《龙与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其后由于家用游乐器的盛行等因素渐趋没落。]
“之后编辑部曾来电,告诉我丧失参赛资格。”看着梶谷,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书库》编辑部和伊普西隆该不会有合作关系吧?”
“没有。当时我们正四处寻觅适合K2的背景脚本,所以拜托出版社评审完后,将投稿作品借我们一读。”
“原来如此。”
“上杉先生,你写的《大脑病变》相当符合我们的要求。玩家以间谍的身分前往某非洲小国,逐步揭开一桩巨大阴谋……若这个故事在K2中展开,玩家能亲身体验主角经历的一切,就像你刚刚从桌上拿起看不见的钥匙一样。”
“听起来真棒。”
心脏怦怦乱跳,我这辈子还没这么兴奋过。
“K2硬体部分已完成,软体部分仍在起步阶段。我们必须把游戏里的世界巨细靡遗地转移到装置中,换句话说,就是将原作以电脑程式呈现。工程浩大且费时,不过值得一试。”
以上便是事情的开端。
去年二月,在沟口那破旧的办公室里,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仔细回想,这是必然的结果,我根本无力阻止。谁能抵挡灿烂前程的诱惑?
何况,当时我是个不知毕业后该何去何从的平凡大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