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论浅薄,仅供抛砖引玉,敬请指教
附:
一:我手中没有原书,所引细节均来自记忆,有张冠李戴处,请各位大虾一定告诉我,若大体不错,只是个别词句的出入,还请各位大虾多多包涵。以下诸篇均同,不再另行说明。
二:我为了突出重点,其中将他与古,金等人做了比较,只是为了说明他某一方面的优势而已,没有贬低其他几个人的意思,有关古,金的真正评价,我以后会写的,请不要在这里反驳我。以下诸篇也是同样情况。
玫瑰评梁羽生之二
首先说说武则天,有关她杀子之说,也不过是传闻而已,谁能保证是真的呢,梁羽生不过是选择了另一个说法,
这些年来,为潘金莲,西门庆做反案文章的都有,为什么不可以为武则天反案呢?毕竟她也成就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太平时代。
第二:说到用酷吏一事,一来,我觉得中国的史书历来由男人把持,这种说法很难说是不是诬蔑;二来,我觉得,即使真有其事,也仍然可以理解: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想要成就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没有一点铁手腕,是不可能成功的。其实何止是女人,政治本来就是残酷的,无数男人,为了政治耍出过比武则天残忍几十倍的手段,我想有关这一点,不用我再举例了吧?!
以上是有关武则天的辩白,再简单说一说康熙。
不晓的有关康熙英明之说,从何而来,想必是来自《鹿鼎记》吧。
对《鹿鼎记》中康熙的看法,我刚好和你看《女帝奇英传》的武则天是一致的:太拔高了!
康熙在中国历史上到算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不是可以拔高到《鹿鼎记》那种程度呢?我看未必吧,你忘记他的文字狱了?
就算以上两点你都不同意也没有关系。
因为我想,判断一个作家是否重男轻女,不应该看他书中的背景人物。武则天和康熙只能算是梁和金书中的背景人物罢了,对他们的描写,我想只能代表作者对这个历史人物的理解罢了。(有时侯还未必能代表,也许作者只是为了书的需要而已)。
要看作者对男女的态度,恐怕要看作者对主人公的刻划。这点上就能明显看出梁羽生的态度了。
在他的书中光彩夺目的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几乎是相等的,这一点上别的作家恐怕是比不了了。此其一也。
其二,我得出结论恐怕更多是从感情的角度来说的。在梁的书中,男女的感情是绝对平等的。不会象别的作家一样,一边倒,一大堆花朵去追蝴蝶,这么写,或者诸位大虾们看起来会觉得过瘾。我作为女孩子,瞧起来实在是觉得有些荒唐,怎么都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男主人公只是夸夸女孩子漂亮,就可以钓到那么多条大鱼。
玫瑰评梁羽生之三
既然这篇文章是回慕镛兄的,那么首先不得不再论一下武则天究竟是不是个好皇帝。
慕镛兄否定武则天,无非是因为她“残酷无情“,那么我想这里有一个好皇帝的判断标准问题。
为了对比明显,我索性用她的第一个老公和她比较。一来,李世民是个公认的好皇帝,大家对他的争议比较小,(我本人也挺喜欢他的。)二来,他俩是一个朝代的,相距不远。三来,他俩大有可比之处。
先瞧瞧李世民,讲到“残酷无情“,他杀兄弑弟的事不用我多说了吧,但有关这一点,当时及后世的史学家,文学家们对他有很多开脱之词,其中最冠冕堂皇的一种,大约是:“他的兄弟们都是无才无德之辈,倘若做了皇帝,必定会危及天下苍生,所以,以仁义行的李世民才不得不取而代之。“这个解释的可信度究竟有多高,我们姑且不论,反正他最后是真正成就了“贞观之治“,即足以称的上一代明君了。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判断一个皇帝是否是好皇帝,主要是看他是否能够成就太平盛世。
好,这个结论虽然是从大家的言行中归纳出来的,但其实也是我一贯的理论,在这方面我是个民本主义者,我一向觉得,统治者只要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便是个好统治者。至于那些食君之禄,又不能忠君之事的大臣们,死了也罢,我不会心疼的。
现在问题出来了,为什么同是对皇帝的评价,对其中的一个,大家对他杀兄弒弟的事实轻描淡写,只谈他治国有道;而对另一个,却恰好相反,对她治国有道轻描淡写,只是逮着她滥用酷吏,弒子传说大做文章,(慕镛兄,这句不是指你,我是说历来的评价),这评价标准敢说公平吗?
咱们抛开那些传说不提,但讲一个事实,武则天公元660年参政,674年称天后,684年高宗卒,她临朝听制,690年称帝,705年病重才让唐皇室有机可乘,夺回政权,算起来,她称帝十五载,参政40余载。而且她参政期间,可不同与慈熙太后之辈,在她统治下的大周,虽然有几次唐皇室企图篡权的兵变,民心却是安的,而且她治下的十几年间,虽有过几次天灾,但户粮均有增长。这样的事实下,说这个女人“残酷无情“之外,没有一点识人用人之术,治国安邦之道,骗鬼啊?!
有一句话我不妨越性说破了,其实我是不喜欢政治的,在我瞧来,政治总是很阴谋,残忍,虚伪。。。。一系列不好的东西相连的,所以作为政治家(我的意思是包括,古时候的皇帝),宅心仁厚,难免懦弱可欺,无所做为,为我瞧不起;而要想有所作为,则难免做出些残酷无情的事。又让我瞧不惯。因此古今中外所有的政治家中只有一位是我所钦佩的,其余人等,我其实是不喜欢的。
所以这样一再的为武则天辩护,
只不过是气不愤而已,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不过出来了这么一个女皇帝,各位男性的史学家,文学家们,对其优点视而不见,对其缺点则不遗余力的加以攻击,好不容易才出了一个梁羽生,肯从正面去评价她,大家就立刻跳出来说不全面什么的,以前大家对她只攻一点的时候大家怎么不说不全面,既然以前大家可以只谈她的缺点,那么,我瞧不出有什么理由梁羽生不可以只谈她的好处。慕镛兄如果有干劲了话,我会辩论到底的。!
基于同样的理由,我拒绝承认梁羽生重女轻男,既然他是以一人之力抗衡所有重男轻女的男性作家,就算是有些矫枉过正也是应该的。(嘻嘻,*^_^*)
( 网上还有没有别的姐姐妹妹们,快出来帮我一把啊,看在大家同是女人的份上嘛!)
还是抛开武则天吧,我上篇文章已经说过了,武则天只是一个背景人物,对她的看法不影响我们对梁羽生的评价。
在辩护之前我想先说一句,个别金迷往往在不自觉中拿金庸做武侠评论中的标准,因为金先生写了好皇帝,别人不写好皇帝便是局限;金先生写了民族融合,别人不写便是大汉族主义;金先生爱加历史背景,别人不加便是浅薄。。。。我以为这样是不可取的。金庸是一个经典,但他不能作为武侠的评判标准,武侠的魅力在于千变万化,倘若大家都照着金镛的模式,我想大家也会生腻的。
另外,我想还有一个原则,我们评价一个高产作者,最好以他的好作品为依据,坏作品中漏洞太多,驳起来,麻烦的很。毕竟我们看书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欣赏,好作品无疑更容易欣赏,再说,好作品更能体现作者的功力和意图,对不对?
以上两段算是题外话。下面是真正为梁羽生辩护了。
“首先是坚决地反对封建统治者,但有时写得过分,象天空兄提到的,好象官府中全是大坏蛋, 尤以皇帝为最坏。(金庸在早期的书剑恩仇录中也有类似观点,后来则比较可观一些了。)
--------------------引慕镛兄原话。
其实这一点,我想有两个方面。
第一:官府代表一种秩序,而武侠代表一种自由。正因为如此,江湖和庙堂的冲突一直是武侠冲突的重要环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江湖中人都是杀人不眨眼之辈,而官府是严禁杀人的,这之中怎么可能没有冲突?正因为这种原因,官府与江湖,一向互相排斥,不相往来。还记得中,刘
正风金盆洗手一节吗,朝庭官员对刘赏封前后,武林群侠怎么想的。原话我记不的了,反正大意是,一见那个当官的来,大家都很紧张,以为官府要围
剿,都做好了誓死一拼的准备;后来见是封赏刘的,又对刘颇为轻视。从这一点就可瞧出武侠与江湖的对立是根深蒂固的,(旧小说中类似的描写就
更多了,不过大家熟悉金庸,所以我选择他的文章做举例),而梁先生只是沿袭了这一传统而已,算不的缺陷。
说到皇帝,我想,中华五千年历史,好皇帝实在太少,尤其是每个朝代的末世更是昏君辈出,而梁先生的作品大部分正是发生在这种时候,所以,他笔下坏皇帝多也很正常。
其次谈谈梁羽生的大汉族主义。
首先,我想指出,金庸笔下固然有很多外族好人,梁的笔下也同样不少,他最爱的张丹枫在我的印象中好象就是外国人(对当时而言),
中他对纳兰明慧,纳兰容若,以至明慧的丈夫多铎都倾注了很多的笔墨,这三人在他的笔下也都是正面人物,桂冰娥应该也不是汉族人吧?
总而言之,梁笔下并非外族都是坏蛋,事实应该正好是相反的。
再谈谈他总在异族男女之间的婚姻问题上设置障碍。
第一,我想人有其群体性,也有其个体性,中国古代恐怕更注重人的个体性,尤其是梁先生的很多作品时代背景都处于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一个人,除了他本人的品质,他的民族应该也是很重要的。打个比方,在现在,中日双方通婚不是什么大事了,(我本人还是不会嫁小日本鬼子的),但是,如果在抗日战争年代,有中国姑娘敢嫁日本小伙,或者中国小伙敢娶日本姑娘,恐怕就不是很轻而易举的了,不能因为爱情就将民族仇恨一笔抹杀,对不对?梁先生这样处理,有他的真实性。
第二:如果梁先生直接说,这样由于民族矛盾而造成的个人姻缘之间的分离是正确的,我们可以说梁先生是大汉族主义。但我们必须看到,梁先生虽然写了这些悲剧,但他既然将他们作为悲剧写,本身就说明了,他本人是不赞同的。这一点上,他和金先生是异曲同工的,金先生通过大张旗鼓的正面描写来说明他的观点,而梁先生却通过他的反面悲剧来说明他的不赞同,实际上俩人的意思是一样的。
第三:俩人之所以手法不一样,大汉族主义无关,而源对武侠背景的理解。梁先生是守旧派,他的武侠小说放在古代历史中,所以,他书中的人物,其认识境界都没能超越历史,而是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不是梁先生的,他已经通过对这种局限的叹息表达了他自己真正的心愿。
而金先生是改良派,所以他笔下的人物都大模大样的超越了历史的境界。
应该说,金先生的写法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而梁先生的做法则给我们理解上带来了一些不便,但梁先生的本意是出于写实,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
总之,我不同意说梁先生是“大汉族主义者“,什么年代了,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傻瓜才会是“大汉族主义者“呢!
第三个特点是对农民起义的歌颂,同样存在着过分的毛病。那些农民起义领袖的思想境界之高令人瞠目,简直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范。
-----------引慕镛兄原句
对这一点我不知该说什么好,我在第一篇文章中,已经承认过了,我看梁先生的书其实不多,而且是好几年前只看过一遍。所以对慕镛兄所说的这一条,我没有想起来,指的是哪几本书,希望慕镛可以见教。我把那些书找来看了,再回复慕镛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