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武侠小说
2024-11-03  作者:倪匡  来源:倪匡作品集  点击:

  在未论及金庸的武侠小说之前,先谈谈武侠小说。再简单地重复一次:武侠小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说形式,是“武+侠+小说”而组成的。
  武侠小说,在有一些人之中,不被当作是小说,甚至不被当作是文学作品,排斥武侠小说的那些人,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甲:崇仰西洋文化者。
  这一类人,逢洋必佳,逢土必差,武侠小说是地道的土产,自然在排斥、卑视之列。这一类人,推崇西方侦探小说,公开、私下,都发言表示卑视武侠小说。
  各人有各人的意见,这一类先生道德文章、观念见解可能全属上乘,不过,不看武侠小说,那是他们的损失。
  乙:自命为高级知识分子者。
  在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目之中,武侠小说不但不是文学作品,甚至不是小说。是甚么呢?说文雅一点,鼻孔一掀,有冷笑声发自喉间焉,曰:“下里巴人”。说得激愤一点:“武侠小说?那是贩夫走卒看的东西!”照例也有嗤然之声,发自喉间。
  再比较“客观”一点的,承认武侠小说很好看,可以“消闲”,可以“打发时间”,“老人退休之后无所事事,看看武侠小说,倒也不错。”
  这一类人,比较客气,嗤然之声,很轻,或者根本听不到。但是不嗤之以鼻,却嗤之以心,一样的,看不起武侠小说。
  丙:严肃文学的撰写者。
  本来,文学就是文学,再要在文学之上,冠上“文艺爱情”、“社会伦理”、“武侠奇情”等等帽子,都大可不必。但既然这样分类法已经成了风气,也只好从俗。严肃文学,也是这样来的。
  所谓严肃文学,是一种看了令人肃然起敬,自以为可以上庙堂,可以当教科书的文学作品,题材必然要社会现实(将改变世道人心的担子挑起来),形容词必然要大堆头(不然显不出作家的才华),要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这深处究竟在甚么地方,灵魂自己也不知道),当然还要严肃(板起脸来,是不是会变成“虽无过犯,面目可憎”,那就不必理会了),等等。
  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是文学,其余的,一概排斥。和严肃相对的是活泼。武侠小说正是最活泼、最变幻无穷的一种文学形式,自然被这些人当作死对头,视之为洪水猛兽,不是嗤之以鼻那么简单,简直要挥拳相向──真可惜,该用甚么招数,他们不知道,因为他们根本不看武侠小说。
  而实际上,好的武侠小说,有着好的文学作品的所有应有内涵。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的例子,其中对人性描写之深刻,小说结构之严谨,文字运用之巧妙,等等,在近三十年来的文学作品之中,还找不出可以相拟的例子来。
  丁:要求子弟死读书的家长和教师
  子弟而有要求他们死读书的家长,那是人生一大苦事。现代儿童,上学上得早,一旦家长要他们死读书,这样的儿童,没有了快乐童年,已可肯定。
  要求子弟死读书,当然不准子弟看“闲书”。而不幸,武侠小说正是名正言顺的“闲书”。于是,少年青年喜欢武侠小说者,半夜在被窝中用手电筒照书看者有之;伏于街头,形如乞丐,埋首其中者有之;用教科书作遮掩,看“正书”其虚,读“间书”其实者有之;饿着肚子,早餐钱省了租两本,在厕所中草草了事翻阅者有之。
  自从有了武侠小说这种“闲书”之后,家长与子弟间的斗法,各出八宝,漪欤盛哉,十分可观,双方所用的办法,花样之多,可以出一本专集。
  很有趣的是,斗法结果,从未有任何家长或教师可以达到目的。不过,虽然不能达到目的,屡败屡战的精神,可昭日月。而且,出发点之堂皇,谁也不能碰:为了你们好!
  要为了青少年好,就高抬贵手,让他们多看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不必替他们选择,让他们自己决定,好不好?让他们在应付学校功课,心力交瘁之余,也有一点调剂,从另一方面去吸收一点知识,好不好?至于更有甚者,说看了武侠小说,会令青少年到深山野岭去投师学艺,那真是天方夜谭。持此说者,每喜举十年或七八年一度有这样事发生的新闻为证据,振振有词,曰:看!不是有青少年中了毒吗?
  呜呼,真要是这样,每年被汽车撞死的人有多少?汽车应该禁绝。每年跳海自杀的人多少,海水应该抽干。每年吃东西噎死的人,大概也有,那就……不必提了。
  例举几类刻意恶诋武侠小说的人,并没有恶意,只不过指出事实。恶武侠小说者可以继续恶下去,但,请别干涉爱武侠小说者去爱武侠小说。
  幸好,除了丁类之外,其余三类,通常都是根本不看武侠小说的。不看武侠小说,从何能得知武侠小说之非呢?有甚么资格恶诋武侠小说呢?有甚么资格说武侠小说低俗呢?
  这使本人想起一件经历。
  今年秋,很多人围桌欢宴,席间有素所崇敬的历史小说作家高阳先生。高阳先生带来了两篇他写的有关红学研究的文字,想听听意见。
  两篇文字到手随便一翻,就发表了意见:“这是索隐派的。”
  一言未毕,高阳先生已勃然大怒,作狮子吼,拍抬有金石相交之声:“你看也没有看,乱说甚么?”
  当时,举座失色,只有本人处变不惊,连声道歉:“是!是!看也没有看完,不应乱说。”
  于是,放着美酒佳肴不用,专心阅读。看完之后,意见如何,那是另外一桩故事了。而高阳的话,却一直萦回耳际:“看也没有看,乱说甚么!”
  看看,好不好?看完了,再说,好不好?

  一九八〇、十二、十一,香港

相关热词搜索:我看金庸小说

下一章:鹿鼎记

上一章: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