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语 古今中外,空前绝后
2024-11-03  作者:倪匡  来源:倪匡作品集  点击:

  既有前言,不可没有后语。
  时间过得快,《我看》写于一九八〇年六月,《再看》是同年十二月,《三看》竟然隔了十四个月有多,倒很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或许是由于俗务实在太忙之故。
  《我看》、《再看》都有相当读者,且常听得人说“买不到书”,这倒真令人高兴。
  在各方面的反应之中,有口头的,也有文字的,最长的一篇,是〈我看《我看金庸小说》〉,作者是名“笑傲楼主”,不知何许人也,发表在台湾的《书评书目》杂志之上,文字流畅生动,十分妙趣。
  笑傲楼主,莫非特别喜欢《笑傲江湖》?在《三看》中,《笑傲江湖》占了重要的篇幅,当可引起楼主的另一番议论。
  台湾《民生报》副刊,联经出版公司的编辑薛兴国先生,去年已开始写金庸小说的评论,但至今未曾出版,真叫人脖子等长。
  还有几点值得一提的是:

  1

  在港台两地,和不少朋友谈论过金庸小说,其中最愉快的一次,是和李衣云小姐共谈金庸小说。
  一般来说,提起金庸小说,当然都是看过的多,偶然有表示未看过金庸小说的,就会感到没有东西可提之感。当然,闲谈的范围,扯天说地,不知凡几,若只是谈金庸小说,未免太狭窄了些。但是一想到这位先生,或是这位女士,连金庸小说也未曾看过,可以肯定,一定不怎么喜欢看小说,除非另有专题的兴趣,不然,兴趣范围一定也不会很广,谈话的范围,自然也窄了很多,不会那么有趣。
  而且,金庸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情节,大家都已耳熟能详,成为随口而出的一种“典故”了。例如提到某种人,会说:这个人,真是岳不群;或说:这个人,是段正淳。提到某种事,会说:这等于陈家洛劝乾隆,等等。大家都能意会,不必再详加说明,闲谈自然在一种极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碰到不知岳不群、段正淳为何人的,当然煞风景之极了。
  话说回头,那位李衣云小姐,真是特出之极。遇到的金庸小说迷甚多,但因为本人的段数比较高,倾谈之下,每有对手实在太弱之感,背诵如流的人物,精湛独到的见解,经常也就不想发挥,因为发挥了,倾谈的对象,也未必明白,颇有“悄媚眼做给瞎子看”之恨。然而一见李小姐,此恨全消,李小姐对金庸小说着迷的程度,看金庸小说的程度之深,段数之高,一席深谈,几乎令得本人也败下阵来。
  那次聚会还有不少其他朋友,但席间只听得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而全是在金庸小说上做题目,一提到乔峰是好汉,各自欢欣鼓舞,一提到阿紫之可恶,又咬牙切齿,提到杨过的情痴,击桌惋惜,真是有趣之极。
  李小姐是李永炽教授的女儿,与之拜谈会晤之际,芳龄才十岁,升五年级。在这里,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一般老师、家长,都视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为妨碍学业的洪水猛兽,彷佛青少年一旦看了武侠小说,就必然不可药救,再无前途可言一样。而李衣云,这可爱的小女孩,就粉碎了这种梦幻的假定。曾特地询问,她学业如何?答案是极好。
  李衣云好胜心极强,一再发言:要把你整死!意即一定要在金庸小说之中,找出别人答不上来的问题来考一下本人的段数。当其时世,真是紧张得可以,全神贯注,尽量将胸中的金庸小说一起维持开来,当年面临种种考试,皆读学置之,从来也没有这样紧张过。因为招牌在外,一旦被砸,而且被砸在一个十岁小女孩手里,可没面目见江东父老,要像崔百泉一样,改名换姓,去当账房先生了。
  有幸,问题虽为连珠炮般发来,而且要多冷门有多冷门,有些,只怕连原作者都答不上来,但还是一一应付,等到气喘甫定,才以长辈姿态教曰,不要把我整死,要是没有了对手,那多寂寞,像独孤求败一样,空有一世神功,落得个寂寞终生!
  少女极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但这却是十分明浅的道理:千方百计想将仇敌置死,或千方百计想超越某个人,过程之中,可能充满了竞争的刺激,但一旦目的已达,所感到的,只是一片惘然而已。人生,有时只是为追求目的,追求到了又怎么样,没有人说得上来,追求某种目的过程,已经是人生了。
  青少年问题,和成年人有所不同,例如阿朱,李衣云就以“太傻”来形容。详详细细和李衣云对谈金庸小说,记录下来,可以成为另一本“金学研究”。诸大作家曾纷作豪语,要写金学研究,至今未见有任何实践诺言者,如今已大致可以肯定,不是“太忙”,而是写不出来,有趣的是小女孩,有一大半意见可以发表。
  金庸小说真是那么难懂,以致看了之后,虽然欢喜,但是一到要提笔写写观感心得,就有下笔维艰之苦?这倒真是很考人的问题,像本人那样,一看再看三看之后,还可以挥笔自如,四看五看下去,那也真足以自豪一番了。

  2

  “古今中外,空前绝后”这八个字,是本人对金庸小说的评语,有不同意的,大都是不同意最后两个字,理由是──以后的事,你怎么可以肯定?
  未来的事,有许多是不能肯定的,但决就不是全部不能肯定,也有一些,是可以肯定的,例如:在地球上居住的人,绝不可能看到天上出现八个同样大小的月亮之类。
  (就算有朝一日,天体发生变化,地球多了七个卫星,在这样剧烈的天体变化之中,地球上的人早已死绝,所以可以肯定。)
  武侠小说的将来,也是可以肯定的一件事,因为武侠小说的写作,是小说创作中最难的一环,需要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而这种特殊的才能,需要环境的培育,诸如社会风气,教育程度和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史的认识,小说中人物独特的性格等等而成。从时代的变迁来看,这种培育的环境正在迅速过去,也就是说,产生杰出武侠小说家的条件,正在迅速减弱,越往后,机会越少,这种机会减少的速度,几乎以几何级数在进行。不信?试看自古龙以后,是不是有新的、杰出的武侠小说作者出现?一直没有,而时间,已经十多年了。
  此后,或许由于偶然的因素,有一两个极突出的小说奇才,会带给我们好的武侠小说,但是要达到金庸的这一地步,也决无可能。因为产生金庸这样的伟大的武侠小说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人的成就无论如何大,都无法突破时代的局限。
  有不同意八字评语的,不妨对武侠小说这种独特的小说形式,多留意研究,就可以知道这所言非虚了。

  3

  上个月香港有人将金庸小说搬上了舞台,演话剧(粤语),取的是《天龙八部》中的一段,剧名“乔峰”,导演是卢景文先生。
  虽然久仰卢景文先生大才,但一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禁捏一把汗,需要甚么样的功力,才能够把乔峰弄到舞台上去;只要稍有不慎,乔峰的形象就受到破坏,画虎不成反类犬,天下再也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了。
  而且,乔峰在读者的印象之中,是一个天神一样的人物,一出场讲粤语,岂不是滑稽?
  “乔峰”上演之日,恰好是生活之中,发生有生以来第二次巨变之际,惨痛忧虑,交相煎熬,自然没有这个雅兴,再去观剧。首演之日,金庸是座上客,看完之后来寒舍,对之赞不绝口。
  后来,又陆续看了一些有关“乔峰”的评论,有提及在舞台上打斗,竟有电影慢动作方式演出者。这其实只不过是花巧,真正重要的是在“乔峰”一剧中,乔峰这个角色,究竟怎样了。
  各方面的意见全是:满意,好。
  连原作者金庸都满意了,那自然是好的,导演卢景文先生成功了。
  据知,当“乔峰”散场之后,演员谢幕之后,在台上宣布:原作者金庸先生在座。全场观众,开始热烈鼓掌,掌声持续,达两分钟之久。
  这是极令人惊奇的现象。香港人对偶像没有甚么崇拜狂,一般来说,其表现相当冷漠。但是金庸却在喜欢他作品的读者中突破了这一点。数以千计的香港人,大家心悦诚服地鼓掌,对一个人表示他们的爱意、敬意,达两分钟之久,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除了金庸之外,真正想不出有甚么人可以有这样的魅力。
  而且,这情形和一般“影迷俱乐部”不同,在影迷俱乐部中所表现的热情,是少年式的热情。对金庸的由衷敬佩,是成年人或知识分子深思熟虑后的后果。
  《我看》、《再看》、《三看》,对金庸小说推崇备至,由此可知,也不是一个人的意见,书的销路大好,自然也是共鸣者多的原故。知道了这个事实之后,心中高兴莫名。
  一位小说家,可以得到群众这样的敬佩,只怕中国有史以来,也算是空前了吧?

  4

  金庸收到的各种各样读者来信极多,在昆明,有一位说书先生,给了他一封信。这位说书先生,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一部《倚天屠龙记》。于是,就开始说,大家欢迎之余,写信向金庸要其他的作品。
  金庸小说,如果放在一个说故事技巧好的人手里,由这个人用说书、说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绝对比将他的小说搬上银幕、屏幕,更加过瘾,而且,每一部,都可以说上三年五载。
  像《倚天屠龙记》,如果经说书先生加油添酱一番,以每天说一小时计,只怕十年八年也讲不完,而且保证每天趣味盎然。连“小姐下楼梯”都可以下一个月,石秀跳楼劫法场都可以跳上十天八天,《倚天屠龙记》十年八年,讲得完吗?那位说书先生有了《倚天》,还想要别的,不是他说书技巧不够好,就是太贪心了!
  金庸小说,放在任何地方,都会受到欢迎,又得到了一个证明。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九日校订,台北

相关热词搜索:三看金庸小说

下一章:附录 韦小宝这小家伙

上一章:七 游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