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虾兵蟹将 海产奇兵
2025-08-01 作者:马云 来源:马云作品集 点击:
在附近海面之上,大批舰艇仍未离去。
尽管渔民在不断讲述关于“海上女神”的故事,甚至有人主张放弃搜索,以免开罪了这位“海上的统治者”。
但是国际特警和美国海军方面,却不相信这些神话;高华斯定要追查到底,他绝对相信,吕伟良等人所见到的是“人”,而不会是“神”。
吕伟良和林爱莉夫妇二人,虽然对阿生的生存希望越来越渺茫,但是他们即使还有一线希望也要搜查到底。
在高华斯与美国海军的安排下,一艘深水潜艇再次深入水底。
声纳系统的反应十分敏感,母船上的人作了特殊的安排,让深水潜艇与一艘美国海军的核子潜艇之间,可以互通讯息。
负责控制母船和深水潜艇的,都是一班海洋科学家。
其中包括一些对“海流”很有研究的专家,他们有人认为这海域根本不会有如此急激的海流;但也有部份专家另有高见。
后者认为海流的全部动态目前仍未清楚了解,如果武断地认为这一带海域没有海流出现,等于有人肯定其他星球没有生物一样,简直毫无根据。
核子潜艇体积较大,续航力强,即使遇上海流,危险性也不大;但是它不能象深水潜艇那么灵活。
深水潜艇的防水玻璃罩,可供专家利用肉眼直接看到海底的一切;但核子潜艇只可以凭仪器的反应,例如声纳系统等等。
他们安排大小潜艇同时出动,就是为了“护航”,以及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优点,希望可以收到更大的效果。
吕、林夫妇二人没有同行,虽然他们一度要求进入小潜艇去,但高华斯没有批准。
小潜艇仅可容纳三个人,他们都是海洋学的专家。
吕、林二人也没有坚持己见,他们明白此行任务的重要性。
海流将小潜艇冲得团团打转的情形,吕、林夫妇二人印象犹新,但为了阿生,他们甘愿再去冒险。现在高华斯既然拒绝他们的要求,他们也只好呆在海面上等消息。
那艘碟型的深水潜艇在专家的操纵下,逐渐深入海底观秦。
为了应付急激的海流,他们在心理上早已作好了准备。但是很奇怪,眼前所见,却是一个静寂的海底世界。
没有急湍的海流,也见不到任何异状。
色彩缤纷的鱼类,在自由地游动,海底是一片平坦的珊胡礁。
在海洋学家的眼中,这一切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巡视了一遍之后,小潜艇升出了海面,将所见向高华斯等人报告。
“为什么如此沉寂?海流不可能一下子停止流动的!”
差不多所有了解现场情况的人,都不禁提出了同一疑问。
于是那一派认为“附近水域没有海流存在”的海洋学专家,又有了新的见解;他们认为以前各人在此处海底所遇到的“海流”,只是人为的。
有人问:“谁有这种巨大的力量?”
有人说:“没有人可以制造如此急湍的海流。”
但也有人说:“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核子力量发动庞大的机器。”
“谁拥有这种力量?”有人提出反问。
立即有人答:“苏联。”
但又有人说:“不!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懂得核子发电的技术。”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在这儿制造海流?”有人问。
“很简单,希望我们不要继续冒险到海底去搜索。”
“那就应该继续才是。”
“也许他们已知道我们利用仪器对海底展开侦察,假如继续,我们一定查得出,所以被迫暂时停止。”
一位曾在小潜艇内操作的专家却说:“但凭我所见,似无异状。”
另一位专家道:“海底只有一片平平坦坦的珊瑚礁!”
在母船上操作的专家说:“仪器上没有特殊反应,也许他们已经撤退了。”
高华斯却认为卫星照片所显示的“庞然大物”决不可能在一下子之间,这么轻易就可以撤走。
总之,各方面的意见无法统一。
吕伟良和林爱莉夫妇二人呆在一旁,一直细心聆听着各人的“高见”。他们在想:为什么会有人在这儿海底制造急湍的海流?看来不会是为了防止深水潜艇深入海底侦察那么简单。
于是他们要求高华斯让他们穿上潜水衣,亲自到下面看看。高华斯试过阿生和汤加士的失事,不肯批准。但有些专家认为这样虽然危险,却是个好办法。
专家认为配合深水潜艇和精密的探测仪器,可能会有收获;因为有些罅缝是小潜艇难以到达的。
高华斯再三考虑过之后,终于拗不过吕、林二人的坚持。
于是夫妇二人穿上全套潜水装备,带齐探测仪器;配合深水小潜艇内三位海洋科学专家,深入海底。
海底果然出现了一片平坦的珊瑚礁,看上去全无异状。
吕、林二人分别用仪器探测,亦无所见。
那是一些十分敏感的仪器,如果珊瑚礁下面有金属的话,必有反应。
同时小潜艇之内,也配合了二人的行动,一直在旁虎视眈眈。
一艘核子潜艇则在较远的海底监视,只要有什么异状,他们就会开过来增援。
但是,看来他们这一次的行动,还是要失败了。吕、林二人难免感到失望。他们心有不甘,打着手势,转移到另一处海底探测。
他们对每一处罅缝都不会放过,稍有可疑,就将探测器的触棒尖端伸入去;只要有金属在内,仪器就会有所指示。
这是不难想象得到的,如果这儿是一处秘密海底基地,金属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他们利用了有如地雷探测器差不多的一类仪器,进行了一次广泛探测。
但是,在深海中进行这项工作的人,处境十分危险;专家们固然不敢尝试,就是国际特警队员们,看见已有阿生和汤加士的前车之鉴,也没有人敢自告奋勇。
吕、林夫妇二人亦非视死如归之辈,只是他们有冒险精神;他们觉得这件事值得做,也必须有人去做,所以去了。何况这件事的结果关系重大,甚至牵涉到阿生的生死的真实答案。纵然阿生真的死了,他们也要知道阿生是怎样死的。是被人杀死呢,抑或是死于大自然的意外?假如这儿果真有个海底基地的话,是否与他们有关?诸如此类的谜团,吕、林二人认为必须找出答案来。
因此,当他们发觉没有人去做这件事时,他们便自动请缨。
他们并非苟且偷生那一类人,只要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们就十分认真地去做。
因此,他们不辞劳苦,左查右察,忙了好一阵,直至身上的讯号器发出了危险的警告讯号,他们才知道氧气筒里的氧气将完了。
于是他们正准备离去——升出海面。
岂料就在这一刹那间,仪器竟然有了不寻常的反应。
吕、林夫妇二人都不是第一次潜入深海,过去他们已有了这种经验;他们都知道氧气筒所储存的,只是一种经过压缩的空气。为了使到配用者安全,所以加上了讯号警告器,以防潜水者于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时间。
通常讯号器发出警告,并非表示筒内氧气立即用完,最少还有二十分钟以上,以便潜水者可以有足够时间回航。
因此,吕、林二人在发觉仪器有了反应之后,立即继续探索。
证明仪器并非出了毛病,因为继续有反应,吕伟良和林爱莉二人的不同仪器上,都有不同的反应。于是他们立即通知在旁的深水潜艇,再由小潜艇通知了母船。
母船接到消息,加紧再派一批潜水蛙人到海底去,他们都是受过训练的美国海军。
母船上也有人计时,他们知道吕伟良夫妇二人的氧气筒即将用完。
核子潜艇,也得到了指示,开近珊瑚礁附近。
吕、林夫妇二人并没有接受劝告,立即升出海面去。
他们企图侧身闪进那处珊瑚礁的罅缝之中。岂料就在这一刹那之间,里面有些东西涌了出来。
由于来得太过突然,夫妇二人急忙回避,后退数米。
那是一些海产动物,有大有小,有奇形怪状的,也有常见的鱼虾蟹之类。有锯鱼,也有八爪鱼,更有一些是他们这一辈子也从未见过的。夫妇二人正在惊愕之际,那一批突然涌出的海产动物忽然纷纷向各人展开袭击。一条锯鱼用它的锯鼻冲向一名蛙人的身上,蛙人回避,但潜水衣被擦破了。一只龙虾扑过来,用它的利刺插向另一名蛙入的胸前。一群大蟹,舞着锋利的钳,包围其他海军蛙人;那些有着利刺的虾,仿佛拿着刺刀的奇兵,一弹一跳的挺进。八爪鱼的长长触须,卷住了一名海军蛙人,迫他要拔出腿部的利刀来。
吕、林夫妇二人因为及时闪到一处珊瑚礁的凹陷处,避过了这群“海底奇兵”的正面袭击。但就在他们看得口呆目瞪之际,转眼之间,他们也变成了受害者。
首先是林爱莉被几只看来十分普通的虾包围住。
她急忙突围,潜水衣下却隐隐作痛,原来一只虾的利刺已刺破了坚韧的潜水衣,伤了她的皮肤。她伸手将它拔出,手部又挨了一下,痛得泪水直冒。吕伟良眼看娇妻被袭,也惟有自叹护花无力,因为他也正受到二只大螃蟹攻击。其甲一只奋不顾身,鼓浪冲前,吕伟良急忙回避。但是冷不提防,另一只蟹钳却抓住了他的手臂,仿佛施展了“五指神功”的武功一样,力量大得很,吕伟良痛得差点儿昏了过去。吕伟良立刻把手上的仪器抛开,用他的另一只手拚力将那只大如二拳的大蟹扯开。蟹壳爆裂,钳子也断折,但那只钳仍然紧紧扣住吕伟良的臂膀。眼前所见,全是他们常见的虾蟹,但想不到它们竟然会如此凶猛。
如果他们还可以分心看看其他人的遭遇,他们应该庆辛。
因为那边有些蛙人的情况更为恶劣,有些人的潜水衣破烂不堪,有些皮也破,血在流,染红了附近的海水。
有些连附在氧气筒的胶喉也断了,锯鱼似乎比刀子更可怕。有些蛙人被八爪鱼的触须纠缠的喘不过气来。
更有人被海蛇苦缠。海底一场罕见的大战刹那之间展开了,在旁监视的核子潜艇,竟然一筹草展。至于那艘可以透视海景的深水小潜艇,里面的海洋学家们,更加难以置信。他们既然号称海洋学家,自然了解各种海产生物的特性。据他们所知,海中生物很少如此凶残成性的,只有少数例外,例如鲨鱼之类。一般来说,大多数海中生物遇见了人类潜入海底,若非纷纷游开,便是若无其事地匆匆掠过。
但是眼前所见,简直是一场人鱼大战。不!不止是鱼,还有其他海中生物,简直是一支奇轻的“海军”。这是名符其实的“海军”,因为虾兵蟹将,仿佛都受过作战训练一样,实在令人触目惊心!
海面上的人也不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事,还以为他们遇上了海怪。
有些人已升出水面。
有些人带伤而逃,被救上船去。
有些人浮尸海面,他们都是“海底大战”中的牺牲者。
死者之中包括了身受重伤致命,还有被八爪鱼与海蛇等缠至窒息而死的。
总之死伤累累,实在令人心惊胆战。
吕伟良虽然在最后关头及时浮升水面,被人救上船去,但臂上还留下一只大蟹的蟹钳,将他紧紧钳住。
人们正忙于捞尸体、救人、包扎伤口、止血……
暂时没有人再有闲心去追究为什么?虽然这是所有人都感到惊奇不已的事。
海军们奉命戒备,以防突如其来的海底突袭。
空军接到紧急召唤,纷纷飞到现场海面,将一些伤者,用直升机运往附近海面上的航空母舰上。
忙了大半晌,每个人的心中均有疑问:为什么会这样?
由于仪器中的反应,有关方面综合了吕、林夫妇二人的报告,肯定海底之下必有秘密。
秘密可能都隐藏在珊瑚礁底下。由于珊瑚礁太厚的缘故,激致令到仪器探测不到更深处的情况。
但是,那些可疑的罅缝竟然就是破绽,所以仪器终于有了反应。
现在他们可以肯定珊瑚礁底下另有天地,尤其是经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底大战”之后,这答案更易证实。一般虾蟹除非受到攻击,否则不会如此凶猛。专家就凭着这理由,将捞获以及附在伤者身上的海产动物,就地在船上研究,进行化验。海空军不但在附近一带海域展开戒备,还召来一支特种海军部队。那是美国海军的精英,他们的蛙人都受到特殊训练,可以担任海底爆破工作。
海军医疗人员在急救行动中,虽然抢救了好些伤者的生命,但有不少却来不及抢救,便告毒发身亡。
海产动物中不少是有毒的,香港水上人家最熟悉的“鸡泡鱼”只是其中一种而已。此外还有海胆、海蛇、海盘车、棘刺鱼、狮鱼……等等,都是有毒的。“海底大战”中的“海产奇兵”队伍中,海产动物多至令人眼花缭乱,相信其中必有不少上述带毒的海产。反而凶悍的鲨鱼,还未见在这次“大战”中出现。
有关方面一边开会研究对策,一边等待专家的报告。
在专家未作出详细报告之前,海军只奉命戒备,未有再次派人到海底去。
那支特种海军蛙人部队,枕戈待命,按兵不动。
经过了这一次事件之后,吕伟良和林爱莉夫妇二人虽然身受重伤,但他们却毫无怨言;那并非因为这是他们自动请缨的,而是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海岸研究船上的化验室,经过了一番忙碌之后,专家们终于有了答案。
他们把那些“俘虏”经过解剖化验之后,发觉此等海产动物的体内,均含有一种刺激性的化学元素。
这种元素如果注射在一只驯良的白鼠身上,白鼠立即会狂性人发,在铁笼内尖声嘶叫,伸爪乱抓。既然是一种化学元素,海中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元素存在。那么,必是人为的。
有些专家还在较大的鱼类尸体上,找到一些针孔。这等于间接说明:有人替此等海产注射了一种针药。
这种针药之内,就是含有足以引致狂性大发的化学元素;本来有毒的海产,更为恶毒。即使驯良的,也会变为凶悍。
海军首脑于是下令开始行动。
有人主张先投入深水炸弹,也有人反对,认为在未明“海底基地”的真实情况之前,不宜操诸过急。海洋科学家们要求海军特种蛙人部队先替他们做妥几件事,然后才可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如何展开。他们要蛙人先拍下珊瑚礁的照片、收集样本以供化验。放置敏感的电子仪器到那些可疑的珊瑚蟒缝中。海军指挥官虽然认为这样做未免太过费时失事,但也答允了专家们的要求。于是有关方面,又只有焦急等待。
附近海面之上,满海艨艟,仿佛一次军事演习。
海军陆战队的飞机,升空巡视,一时之间,如临大敌。
特种蛙人部队分头潜入海底,依计行事;一批手持各类仪器,另一批全副武装,在旁护卫。情况看似平静,但各人的心情却是无比紧张。
没有人可以付测得到等会儿又将会发生一些什么可怕的事,但是只要知道那一场“海底大战”战况的人,都不禁为蛙人们担心。
阳光突然变得暗淡,海底下的光线不足;还好,人们都带备了强力的照明工具。
一名蛙人的探射灯在扫射一排珊瑚礁时,发觉有些反光物体,象是一面镜子,又似是玻璃。那名蛙人立即打手势示意。拍照的蛙人预备好了,持鱼枪的蛙人在旁戒备。手持探射灯的蛙人将光柱调回刚才的可疑点。那是杂在珊瑚中的一支潜望管似的仪器,虽然伪装得很好,但是无可避免地,那尖端地方,用以隔开海水的防水镜,却在光线照射下,发生反射作用,因而引起蛙人的注意。蛙人们没有惊动他们,只是拍照,静静地加以观察。
岂料就在这时候,附近海底出现了一团黑影,手持鱼枪的蛙人立即纷纷戒备。
探射灯照耀之下,竟然是一群虎鲨。
蛙人的指挥官立刻发出讯号,示意各人撤退,浮出水面。
同时海面上的海军也接到了讯号,立刻戒备。
情形非常危急,虎鲨来势凶猛,对鱼枪毫无所俱。
蛙人们亡命地游出水面去,虎篮苦追不舍,浪花滚滚,仿佛发射了一排鱼雷似的。结果一名蛙人因为游慢了一步,被咬断了双腿。当他被救上救生艇的时候,已经昏迷不醒。海军纷纷开枪射击鲨鱼群。
但有些海洋学专家却连声喝止。
海军的枪手们不明白他们为么么要阻止他们射杀这群凶悍的虎鲨。
指挥官一声令下,枪声终于停止了。
但鲨鱼群的攻击却没有停下来,它们此起彼落地在海中翻腾着,仿佛要把大海弄翻似的。
救生艇被涌起的浪花抛起,艇上的人均摇摇欲坠。
海军人员看得胆战心惊,纷纷抛下救生绳索,将艇上的人救到战舰的甲板上面去。
吕、林夫妇二人虽然受伤,但这时仍在一艘海洋研究船的甲板上,与一批专家倚栏俯视海面上的凶险情景。
一名专家挺起一支鱼枪,瞄准发射。
“蓬”的一声,鱼枪上的利矢如箭离弦,直奔海面。
一条虎鲨被刺中了,立即潜入水中,匆匆游去。
吕伟良正担心那位专家会被拖入海中;假如当时有人被拖入海中,后果是不难想象得到的。
但是专家仍然站稳在栏杆后面。
原来鱼枪所发射的利矢,并非一般以长绳连贯住,而是特别设计的。
利矢刺在一条虎鲨背上,后面有个橙红色的塑胶球,由一条尼龙绳连贯住。
塑胶球比蓝球大一倍左右,浮水力极强,所以虎鲨虽然在潜泳,一团橙红色的标志却可以清楚地见到。
吕伟良不知道这位专家意欲何为,只见他这时又捧起了一副无线电仪器,不断地扭动上面的机掣。
其他几位专家分立一旁,有人以望远镜追踪“中箭”的虎鲨,也有人在协助那位专家较对仪器上的机掣。
吕伟良看见他们这么忙,也不好意思问,只有在一旁从看。
另一位专家同样以鱼枪射中了另一条虎鲨,利矢紧插在它的背上。
它亡命地“借水遁”,后面却拖着一条长长的尼龙绳。
尼龙绳一直由甲板上的一个绞盘上拖曳而去。
绞盘上有很长很长的尼龙绳子。
吕、林夫妇二人逐渐明白,专家们所以制止海军枪手射杀虎鲨,是为了要利用他们设计的不同方法,追踪虎鲨的来龙去脉。
研究船上的海洋学专家分工合作,有一组人发射麻醉性的鱼枪,将一条巨大虎鲨捉到船上来。
经过一场忙乱之后,又变得风平浪静。
虎鲨群死的死,伤的伤,有些则逃之天天,不知所踪。
吕伟良和林爱莉夫妇二人,悄悄松了一口气。
船上的专家们却忙个不休。有人分析资料,有人把鲨鱼抬到实验室所在的船舱中去。
海军方面却忙于“收尸”——当然是鲨鱼浮于海面上的尸。
高华斯和一名海军指挥官也来到了这艘海洋研究船上。
甲板上一位专家一直注视着的一捆尼龙绳子,终于停止了拖动。
绳子是特制的,上面有记号,这时绳子上出现的记号是“五百四十码”。
根据专家的解释,那条鲨鱼已经回到他们的“巢穴”中。
那巢穴距离这儿大约有五百四十码左右。如果蛙人们要追踪它,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只要沿着尼龙绳摸索前进,自可找到。
另一方面,无线电追踪仪器的显示,亦与“五百四十码”这个数字十分吻合。
无线电追踪仪器,是专家们用以追踪那个橙红色浮标的。
浮标之上,就附上了一具无线电波自动发射器,以供船上人员追踪。
他们所以分头进行,是担心甲板上那捆绳子不够用。现在双管齐下,即使整条绳子被拖完了,也不致失去目标。
但令他们大感惊奇的是:那个橙红色的球形浮标,此刻巳消失于海面之上。
难道是那条虎鲨强行将浮标拖入海巾去了?
然而,它的气力实属惊人,别忘记它此刻已是个“伤者”。
实验室中的专家们正忙于检验那“可怕的俘虏”——被专家捉住的一条虎鲨。
专家们想象中的怪事又出现眼前,被麻醉了的虎鲨身上有针孔。
一位专家设法令到这条虎鲨苏醒过来,虽然这是十分危险的事,但他们为了找寻答案,却甘愿冒险。他们要对这群凶悍的虎鲨,进行多项不同的试验。
另一小组人员却在研究船上的另一间实验舱房内,解剖一条由海面上捞起的鲨鱼尸体。经化验后,鲨鱼体内同样也发现了那种足以令到海产动物狂性大发的不知名元素。
现在答案已十分明显,有人秘密训练这一支作战力十分强大的“海产奇兵”。
专家们又在活的鲨鱼上找到了更新奇的小巧设计。
那是一支针状物体,巧妙地插进了鲨鱼的脑部。
这是什么意思?专家们一时之间还弄不清楚。奇怪的是:其他鲨鱼尸体上,却没有这些小巧的东西。
尽管渔民在不断讲述关于“海上女神”的故事,甚至有人主张放弃搜索,以免开罪了这位“海上的统治者”。
但是国际特警和美国海军方面,却不相信这些神话;高华斯定要追查到底,他绝对相信,吕伟良等人所见到的是“人”,而不会是“神”。
吕伟良和林爱莉夫妇二人,虽然对阿生的生存希望越来越渺茫,但是他们即使还有一线希望也要搜查到底。
在高华斯与美国海军的安排下,一艘深水潜艇再次深入水底。
声纳系统的反应十分敏感,母船上的人作了特殊的安排,让深水潜艇与一艘美国海军的核子潜艇之间,可以互通讯息。
负责控制母船和深水潜艇的,都是一班海洋科学家。
其中包括一些对“海流”很有研究的专家,他们有人认为这海域根本不会有如此急激的海流;但也有部份专家另有高见。
后者认为海流的全部动态目前仍未清楚了解,如果武断地认为这一带海域没有海流出现,等于有人肯定其他星球没有生物一样,简直毫无根据。
核子潜艇体积较大,续航力强,即使遇上海流,危险性也不大;但是它不能象深水潜艇那么灵活。
深水潜艇的防水玻璃罩,可供专家利用肉眼直接看到海底的一切;但核子潜艇只可以凭仪器的反应,例如声纳系统等等。
他们安排大小潜艇同时出动,就是为了“护航”,以及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优点,希望可以收到更大的效果。
吕、林夫妇二人没有同行,虽然他们一度要求进入小潜艇去,但高华斯没有批准。
小潜艇仅可容纳三个人,他们都是海洋学的专家。
吕、林二人也没有坚持己见,他们明白此行任务的重要性。
海流将小潜艇冲得团团打转的情形,吕、林夫妇二人印象犹新,但为了阿生,他们甘愿再去冒险。现在高华斯既然拒绝他们的要求,他们也只好呆在海面上等消息。
那艘碟型的深水潜艇在专家的操纵下,逐渐深入海底观秦。
为了应付急激的海流,他们在心理上早已作好了准备。但是很奇怪,眼前所见,却是一个静寂的海底世界。
没有急湍的海流,也见不到任何异状。
色彩缤纷的鱼类,在自由地游动,海底是一片平坦的珊胡礁。
在海洋学家的眼中,这一切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巡视了一遍之后,小潜艇升出了海面,将所见向高华斯等人报告。
“为什么如此沉寂?海流不可能一下子停止流动的!”
差不多所有了解现场情况的人,都不禁提出了同一疑问。
于是那一派认为“附近水域没有海流存在”的海洋学专家,又有了新的见解;他们认为以前各人在此处海底所遇到的“海流”,只是人为的。
有人问:“谁有这种巨大的力量?”
有人说:“没有人可以制造如此急湍的海流。”
但也有人说:“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核子力量发动庞大的机器。”
“谁拥有这种力量?”有人提出反问。
立即有人答:“苏联。”
但又有人说:“不!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懂得核子发电的技术。”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在这儿制造海流?”有人问。
“很简单,希望我们不要继续冒险到海底去搜索。”
“那就应该继续才是。”
“也许他们已知道我们利用仪器对海底展开侦察,假如继续,我们一定查得出,所以被迫暂时停止。”
一位曾在小潜艇内操作的专家却说:“但凭我所见,似无异状。”
另一位专家道:“海底只有一片平平坦坦的珊瑚礁!”
在母船上操作的专家说:“仪器上没有特殊反应,也许他们已经撤退了。”
高华斯却认为卫星照片所显示的“庞然大物”决不可能在一下子之间,这么轻易就可以撤走。
总之,各方面的意见无法统一。
吕伟良和林爱莉夫妇二人呆在一旁,一直细心聆听着各人的“高见”。他们在想:为什么会有人在这儿海底制造急湍的海流?看来不会是为了防止深水潜艇深入海底侦察那么简单。
于是他们要求高华斯让他们穿上潜水衣,亲自到下面看看。高华斯试过阿生和汤加士的失事,不肯批准。但有些专家认为这样虽然危险,却是个好办法。
专家认为配合深水潜艇和精密的探测仪器,可能会有收获;因为有些罅缝是小潜艇难以到达的。
高华斯再三考虑过之后,终于拗不过吕、林二人的坚持。
于是夫妇二人穿上全套潜水装备,带齐探测仪器;配合深水小潜艇内三位海洋科学专家,深入海底。
海底果然出现了一片平坦的珊瑚礁,看上去全无异状。
吕、林二人分别用仪器探测,亦无所见。
那是一些十分敏感的仪器,如果珊瑚礁下面有金属的话,必有反应。
同时小潜艇之内,也配合了二人的行动,一直在旁虎视眈眈。
一艘核子潜艇则在较远的海底监视,只要有什么异状,他们就会开过来增援。
但是,看来他们这一次的行动,还是要失败了。吕、林二人难免感到失望。他们心有不甘,打着手势,转移到另一处海底探测。
他们对每一处罅缝都不会放过,稍有可疑,就将探测器的触棒尖端伸入去;只要有金属在内,仪器就会有所指示。
这是不难想象得到的,如果这儿是一处秘密海底基地,金属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他们利用了有如地雷探测器差不多的一类仪器,进行了一次广泛探测。
但是,在深海中进行这项工作的人,处境十分危险;专家们固然不敢尝试,就是国际特警队员们,看见已有阿生和汤加士的前车之鉴,也没有人敢自告奋勇。
吕、林夫妇二人亦非视死如归之辈,只是他们有冒险精神;他们觉得这件事值得做,也必须有人去做,所以去了。何况这件事的结果关系重大,甚至牵涉到阿生的生死的真实答案。纵然阿生真的死了,他们也要知道阿生是怎样死的。是被人杀死呢,抑或是死于大自然的意外?假如这儿果真有个海底基地的话,是否与他们有关?诸如此类的谜团,吕、林二人认为必须找出答案来。
因此,当他们发觉没有人去做这件事时,他们便自动请缨。
他们并非苟且偷生那一类人,只要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们就十分认真地去做。
因此,他们不辞劳苦,左查右察,忙了好一阵,直至身上的讯号器发出了危险的警告讯号,他们才知道氧气筒里的氧气将完了。
于是他们正准备离去——升出海面。
岂料就在这一刹那间,仪器竟然有了不寻常的反应。
吕、林夫妇二人都不是第一次潜入深海,过去他们已有了这种经验;他们都知道氧气筒所储存的,只是一种经过压缩的空气。为了使到配用者安全,所以加上了讯号警告器,以防潜水者于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时间。
通常讯号器发出警告,并非表示筒内氧气立即用完,最少还有二十分钟以上,以便潜水者可以有足够时间回航。
因此,吕、林二人在发觉仪器有了反应之后,立即继续探索。
证明仪器并非出了毛病,因为继续有反应,吕伟良和林爱莉二人的不同仪器上,都有不同的反应。于是他们立即通知在旁的深水潜艇,再由小潜艇通知了母船。
母船接到消息,加紧再派一批潜水蛙人到海底去,他们都是受过训练的美国海军。
母船上也有人计时,他们知道吕伟良夫妇二人的氧气筒即将用完。
核子潜艇,也得到了指示,开近珊瑚礁附近。
吕、林夫妇二人并没有接受劝告,立即升出海面去。
他们企图侧身闪进那处珊瑚礁的罅缝之中。岂料就在这一刹那之间,里面有些东西涌了出来。
由于来得太过突然,夫妇二人急忙回避,后退数米。
那是一些海产动物,有大有小,有奇形怪状的,也有常见的鱼虾蟹之类。有锯鱼,也有八爪鱼,更有一些是他们这一辈子也从未见过的。夫妇二人正在惊愕之际,那一批突然涌出的海产动物忽然纷纷向各人展开袭击。一条锯鱼用它的锯鼻冲向一名蛙人的身上,蛙人回避,但潜水衣被擦破了。一只龙虾扑过来,用它的利刺插向另一名蛙入的胸前。一群大蟹,舞着锋利的钳,包围其他海军蛙人;那些有着利刺的虾,仿佛拿着刺刀的奇兵,一弹一跳的挺进。八爪鱼的长长触须,卷住了一名海军蛙人,迫他要拔出腿部的利刀来。
吕、林夫妇二人因为及时闪到一处珊瑚礁的凹陷处,避过了这群“海底奇兵”的正面袭击。但就在他们看得口呆目瞪之际,转眼之间,他们也变成了受害者。
首先是林爱莉被几只看来十分普通的虾包围住。
她急忙突围,潜水衣下却隐隐作痛,原来一只虾的利刺已刺破了坚韧的潜水衣,伤了她的皮肤。她伸手将它拔出,手部又挨了一下,痛得泪水直冒。吕伟良眼看娇妻被袭,也惟有自叹护花无力,因为他也正受到二只大螃蟹攻击。其甲一只奋不顾身,鼓浪冲前,吕伟良急忙回避。但是冷不提防,另一只蟹钳却抓住了他的手臂,仿佛施展了“五指神功”的武功一样,力量大得很,吕伟良痛得差点儿昏了过去。吕伟良立刻把手上的仪器抛开,用他的另一只手拚力将那只大如二拳的大蟹扯开。蟹壳爆裂,钳子也断折,但那只钳仍然紧紧扣住吕伟良的臂膀。眼前所见,全是他们常见的虾蟹,但想不到它们竟然会如此凶猛。
如果他们还可以分心看看其他人的遭遇,他们应该庆辛。
因为那边有些蛙人的情况更为恶劣,有些人的潜水衣破烂不堪,有些皮也破,血在流,染红了附近的海水。
有些连附在氧气筒的胶喉也断了,锯鱼似乎比刀子更可怕。有些蛙人被八爪鱼的触须纠缠的喘不过气来。
更有人被海蛇苦缠。海底一场罕见的大战刹那之间展开了,在旁监视的核子潜艇,竟然一筹草展。至于那艘可以透视海景的深水小潜艇,里面的海洋学家们,更加难以置信。他们既然号称海洋学家,自然了解各种海产生物的特性。据他们所知,海中生物很少如此凶残成性的,只有少数例外,例如鲨鱼之类。一般来说,大多数海中生物遇见了人类潜入海底,若非纷纷游开,便是若无其事地匆匆掠过。
但是眼前所见,简直是一场人鱼大战。不!不止是鱼,还有其他海中生物,简直是一支奇轻的“海军”。这是名符其实的“海军”,因为虾兵蟹将,仿佛都受过作战训练一样,实在令人触目惊心!
海面上的人也不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事,还以为他们遇上了海怪。
有些人已升出水面。
有些人带伤而逃,被救上船去。
有些人浮尸海面,他们都是“海底大战”中的牺牲者。
死者之中包括了身受重伤致命,还有被八爪鱼与海蛇等缠至窒息而死的。
总之死伤累累,实在令人心惊胆战。
吕伟良虽然在最后关头及时浮升水面,被人救上船去,但臂上还留下一只大蟹的蟹钳,将他紧紧钳住。
人们正忙于捞尸体、救人、包扎伤口、止血……
暂时没有人再有闲心去追究为什么?虽然这是所有人都感到惊奇不已的事。
海军们奉命戒备,以防突如其来的海底突袭。
空军接到紧急召唤,纷纷飞到现场海面,将一些伤者,用直升机运往附近海面上的航空母舰上。
忙了大半晌,每个人的心中均有疑问:为什么会这样?
由于仪器中的反应,有关方面综合了吕、林夫妇二人的报告,肯定海底之下必有秘密。
秘密可能都隐藏在珊瑚礁底下。由于珊瑚礁太厚的缘故,激致令到仪器探测不到更深处的情况。
但是,那些可疑的罅缝竟然就是破绽,所以仪器终于有了反应。
现在他们可以肯定珊瑚礁底下另有天地,尤其是经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底大战”之后,这答案更易证实。一般虾蟹除非受到攻击,否则不会如此凶猛。专家就凭着这理由,将捞获以及附在伤者身上的海产动物,就地在船上研究,进行化验。海空军不但在附近一带海域展开戒备,还召来一支特种海军部队。那是美国海军的精英,他们的蛙人都受到特殊训练,可以担任海底爆破工作。
海军医疗人员在急救行动中,虽然抢救了好些伤者的生命,但有不少却来不及抢救,便告毒发身亡。
海产动物中不少是有毒的,香港水上人家最熟悉的“鸡泡鱼”只是其中一种而已。此外还有海胆、海蛇、海盘车、棘刺鱼、狮鱼……等等,都是有毒的。“海底大战”中的“海产奇兵”队伍中,海产动物多至令人眼花缭乱,相信其中必有不少上述带毒的海产。反而凶悍的鲨鱼,还未见在这次“大战”中出现。
有关方面一边开会研究对策,一边等待专家的报告。
在专家未作出详细报告之前,海军只奉命戒备,未有再次派人到海底去。
那支特种海军蛙人部队,枕戈待命,按兵不动。
经过了这一次事件之后,吕伟良和林爱莉夫妇二人虽然身受重伤,但他们却毫无怨言;那并非因为这是他们自动请缨的,而是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海岸研究船上的化验室,经过了一番忙碌之后,专家们终于有了答案。
他们把那些“俘虏”经过解剖化验之后,发觉此等海产动物的体内,均含有一种刺激性的化学元素。
这种元素如果注射在一只驯良的白鼠身上,白鼠立即会狂性人发,在铁笼内尖声嘶叫,伸爪乱抓。既然是一种化学元素,海中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元素存在。那么,必是人为的。
有些专家还在较大的鱼类尸体上,找到一些针孔。这等于间接说明:有人替此等海产注射了一种针药。
这种针药之内,就是含有足以引致狂性大发的化学元素;本来有毒的海产,更为恶毒。即使驯良的,也会变为凶悍。
海军首脑于是下令开始行动。
有人主张先投入深水炸弹,也有人反对,认为在未明“海底基地”的真实情况之前,不宜操诸过急。海洋科学家们要求海军特种蛙人部队先替他们做妥几件事,然后才可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如何展开。他们要蛙人先拍下珊瑚礁的照片、收集样本以供化验。放置敏感的电子仪器到那些可疑的珊瑚蟒缝中。海军指挥官虽然认为这样做未免太过费时失事,但也答允了专家们的要求。于是有关方面,又只有焦急等待。
附近海面之上,满海艨艟,仿佛一次军事演习。
海军陆战队的飞机,升空巡视,一时之间,如临大敌。
特种蛙人部队分头潜入海底,依计行事;一批手持各类仪器,另一批全副武装,在旁护卫。情况看似平静,但各人的心情却是无比紧张。
没有人可以付测得到等会儿又将会发生一些什么可怕的事,但是只要知道那一场“海底大战”战况的人,都不禁为蛙人们担心。
阳光突然变得暗淡,海底下的光线不足;还好,人们都带备了强力的照明工具。
一名蛙人的探射灯在扫射一排珊瑚礁时,发觉有些反光物体,象是一面镜子,又似是玻璃。那名蛙人立即打手势示意。拍照的蛙人预备好了,持鱼枪的蛙人在旁戒备。手持探射灯的蛙人将光柱调回刚才的可疑点。那是杂在珊瑚中的一支潜望管似的仪器,虽然伪装得很好,但是无可避免地,那尖端地方,用以隔开海水的防水镜,却在光线照射下,发生反射作用,因而引起蛙人的注意。蛙人们没有惊动他们,只是拍照,静静地加以观察。
岂料就在这时候,附近海底出现了一团黑影,手持鱼枪的蛙人立即纷纷戒备。
探射灯照耀之下,竟然是一群虎鲨。
蛙人的指挥官立刻发出讯号,示意各人撤退,浮出水面。
同时海面上的海军也接到了讯号,立刻戒备。
情形非常危急,虎鲨来势凶猛,对鱼枪毫无所俱。
蛙人们亡命地游出水面去,虎篮苦追不舍,浪花滚滚,仿佛发射了一排鱼雷似的。结果一名蛙人因为游慢了一步,被咬断了双腿。当他被救上救生艇的时候,已经昏迷不醒。海军纷纷开枪射击鲨鱼群。
但有些海洋学专家却连声喝止。
海军的枪手们不明白他们为么么要阻止他们射杀这群凶悍的虎鲨。
指挥官一声令下,枪声终于停止了。
但鲨鱼群的攻击却没有停下来,它们此起彼落地在海中翻腾着,仿佛要把大海弄翻似的。
救生艇被涌起的浪花抛起,艇上的人均摇摇欲坠。
海军人员看得胆战心惊,纷纷抛下救生绳索,将艇上的人救到战舰的甲板上面去。
吕、林夫妇二人虽然受伤,但这时仍在一艘海洋研究船的甲板上,与一批专家倚栏俯视海面上的凶险情景。
一名专家挺起一支鱼枪,瞄准发射。
“蓬”的一声,鱼枪上的利矢如箭离弦,直奔海面。
一条虎鲨被刺中了,立即潜入水中,匆匆游去。
吕伟良正担心那位专家会被拖入海中;假如当时有人被拖入海中,后果是不难想象得到的。
但是专家仍然站稳在栏杆后面。
原来鱼枪所发射的利矢,并非一般以长绳连贯住,而是特别设计的。
利矢刺在一条虎鲨背上,后面有个橙红色的塑胶球,由一条尼龙绳连贯住。
塑胶球比蓝球大一倍左右,浮水力极强,所以虎鲨虽然在潜泳,一团橙红色的标志却可以清楚地见到。
吕伟良不知道这位专家意欲何为,只见他这时又捧起了一副无线电仪器,不断地扭动上面的机掣。
其他几位专家分立一旁,有人以望远镜追踪“中箭”的虎鲨,也有人在协助那位专家较对仪器上的机掣。
吕伟良看见他们这么忙,也不好意思问,只有在一旁从看。
另一位专家同样以鱼枪射中了另一条虎鲨,利矢紧插在它的背上。
它亡命地“借水遁”,后面却拖着一条长长的尼龙绳。
尼龙绳一直由甲板上的一个绞盘上拖曳而去。
绞盘上有很长很长的尼龙绳子。
吕、林夫妇二人逐渐明白,专家们所以制止海军枪手射杀虎鲨,是为了要利用他们设计的不同方法,追踪虎鲨的来龙去脉。
研究船上的海洋学专家分工合作,有一组人发射麻醉性的鱼枪,将一条巨大虎鲨捉到船上来。
经过一场忙乱之后,又变得风平浪静。
虎鲨群死的死,伤的伤,有些则逃之天天,不知所踪。
吕伟良和林爱莉夫妇二人,悄悄松了一口气。
船上的专家们却忙个不休。有人分析资料,有人把鲨鱼抬到实验室所在的船舱中去。
海军方面却忙于“收尸”——当然是鲨鱼浮于海面上的尸。
高华斯和一名海军指挥官也来到了这艘海洋研究船上。
甲板上一位专家一直注视着的一捆尼龙绳子,终于停止了拖动。
绳子是特制的,上面有记号,这时绳子上出现的记号是“五百四十码”。
根据专家的解释,那条鲨鱼已经回到他们的“巢穴”中。
那巢穴距离这儿大约有五百四十码左右。如果蛙人们要追踪它,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只要沿着尼龙绳摸索前进,自可找到。
另一方面,无线电追踪仪器的显示,亦与“五百四十码”这个数字十分吻合。
无线电追踪仪器,是专家们用以追踪那个橙红色浮标的。
浮标之上,就附上了一具无线电波自动发射器,以供船上人员追踪。
他们所以分头进行,是担心甲板上那捆绳子不够用。现在双管齐下,即使整条绳子被拖完了,也不致失去目标。
但令他们大感惊奇的是:那个橙红色的球形浮标,此刻巳消失于海面之上。
难道是那条虎鲨强行将浮标拖入海巾去了?
然而,它的气力实属惊人,别忘记它此刻已是个“伤者”。
实验室中的专家们正忙于检验那“可怕的俘虏”——被专家捉住的一条虎鲨。
专家们想象中的怪事又出现眼前,被麻醉了的虎鲨身上有针孔。
一位专家设法令到这条虎鲨苏醒过来,虽然这是十分危险的事,但他们为了找寻答案,却甘愿冒险。他们要对这群凶悍的虎鲨,进行多项不同的试验。
另一小组人员却在研究船上的另一间实验舱房内,解剖一条由海面上捞起的鲨鱼尸体。经化验后,鲨鱼体内同样也发现了那种足以令到海产动物狂性大发的不知名元素。
现在答案已十分明显,有人秘密训练这一支作战力十分强大的“海产奇兵”。
专家们又在活的鲨鱼上找到了更新奇的小巧设计。
那是一支针状物体,巧妙地插进了鲨鱼的脑部。
这是什么意思?专家们一时之间还弄不清楚。奇怪的是:其他鲨鱼尸体上,却没有这些小巧的东西。
相关热词搜索:海上女神
下一章:最后一页
上一章:第三章 浮瓶求救 急流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