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遇不平义士显身手
2025-07-11 作者:白羽 来源:白羽作品集 点击:
古大爷同刘大先生吃完了饭,一同宿在书房之内。第二天早晨,古大爷告辞往江南访友,刘大爷问道:“老爷子这个仇怎么报法呢?”
古爷说道:“你们在家里听信吧,不出二日必有消息,再过三五天府官一定得撤职拿问,巧了就许命丧无常。”
刘大爷兄妹半信半疑,又不敢十分盘问。老头子将要起身,就见小孩子骆敏,一伸双手,把老头子的衣服拉住,口中说道:“古爷爷往哪里去,我跟着。”一任刘氏百般地来哄,他只是双手不放非跟着不可。古爷一看这孩子的面目体格,可就乐了,说道:“干女儿,按说我这个话,可不应当说。因为你们现在是孤儿寡母,不能片刻相离,但是我看这个小孩子,倒是有点学武的福分。你要能够舍得分别,等我由江南访友回来,我把这孩子带到陕西古枫林,凭着我兄弟二人这身武艺,不到十年准保还你一个武艺精通的孩子。可是一来怕你舍不了儿子,二来孩子太小,离不了母亲。”
刘氏一听说道:“干爹,这么大孩子成吗?”
老头子说:“这么大,哪能练武呢?不过操练他的身体就是了。为什么我说这个话呢?因为我爷俩很投缘。如若不愿意,你可说话,千万别勉强。”
刘氏说:“干爹你老回来不是还由这里过吗?等你老回来再说吧。”古大爷一听,说道:“甚好,等我回来再瞧孩子。”说着古大爷告辞往江南去了。
再说刘氏娘子同刘大爷回到家中坐定,互相研究古爷怎样去替自己报仇,等吃过了午饭之后就见老家人进来报告,说:“王老师来了。”刘氏娘子说:“快请。”
就在这个时候,刘大爷已经把王老师请进来了。一进门说道:“姑太太我听你哥哥说,你的眼有人给治好了,是吗?”
刘氏说:“是的,托你老的福,这几天把你老可累坏了。”
王老师说:“我倒不累。因为有个喜信,我特来告诉你们。”
刘氏说:“什么信呢?”
王老师说:“前半天我派人到府里去打听你这事府里怎么办的,今天下午我打算动身进省。没想到派去的人回来说,虽然没听见信,可是听说府里把印丢了,不独丢了印信,那狗官的辫子夜间睡觉,不知被什么人给割了去,库里头还丢了好几千银子。这个事情,省里要知道了,你想做官无印,还不是个杀头的罪吗?没想到我们这个仇,有人给报了。如果这个事是真,这就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吗?”刘大爷和刘氏听了,不觉暗暗点头,心里明白。正说着,只听外面有人说道:“刘大哥走了没有?”
刘大爷一听原来是陈先生,刘氏说:“陈二弟呀,请进来吧,我哥哥还没走呢。”
原来这位陈先生名思孝,同天锡是换帖的弟兄,昨天领尸他也在场。今天他一进上房,说道:“大嫂子,你猜怎么样?真是说大快人心,狗官他遭了报了。”
一抬头瞧见王老先生,说道:“老师几时来的?”王老师说:“刚才来到呢。”
刘氏说:“叔叔怎么知道狗官遭报了?”
陈思孝说:“我今天一早就去到城里,打听他有什么举动没有。不想到城里,跟稿案上刘师爷一打听,原来狗官夜里把印丢了,府太太差一点没有吓死。丢了印这还不算,夜中狗官正在姨太太房中睡觉,辫子被人给割去了。管库的也来报告说:库里五千一鞘的银子,丢了一鞘。我听见这个消息,欢喜得了不得,准保不消半月,这小子就有砍头的罪名,你说这不是大快人心吗?”
王老师说:“这个信我倒听说了,但不知是真是假。”
陈思孝说:“怎么不真呢?老师听谁说的?”
王老师说:“我也是今早派人打听来的消息,就怕是谣传。”
陈思孝说:“这个事千真万确,这是他们自己人说的。因为今早用印,才知道印丢了,狗官因为没有辫子不敢见人,管库的查库,少了一鞘银子。若不真确,这个信绝不能向外传。”
王老师说道:“既然如此,咱们暂先听听,省里有什么消息没有,先给天锡封灵出殡,然后再看这个狗官的结果。如果他手眼通天真能死里逃生,我们再想法子,反正不能让他逍遥法外。姑太太你瞧怎么样呢?”
原来刘氏自从听说府官断发丢印,就知道此事是古大爷所为,但是他半夜的工夫,就神出鬼没,做出这种惊世骇俗的事业,真是剑客做事迥异寻常。我儿真要有这么一位老师,教他成名,何愁不能名扬四海呢?自己正然思索,忽听王老师一问,连忙说道:“老师这个事情,还是你老人家同各位弟兄及我哥哥,大家看着办,我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呢?不过又得教老师劳心受累。”
王老师连连说道:“只要你们过得去,我受点累算不了什么。”于是王老师同一干朋友,就给天锡主办丧事,少不得搭棚候客,成服安葬,到了时候各亲友来上纸,来的人还真不少。一者因为天锡人品高尚;二者好奇心盛,都想打听打听怎么回事。所以差不多的全来吊丧,两天的工夫把天锡总算是风风光光葬入祖坟。
这个时候各村镇可就沸沸扬扬全都传嚷开了,府大爷因为丢失印信和五千库银,已经押解进省,府事已经由省里派人接管了。骆家听了这一消息,固然欢喜,一班受过害的乡民,没有一个不合掌念佛的,都说天公有眼,恶人自有恶报。你道府里这事,省里怎么知道得这么快呢?原来抚台这天夜里正好在睡觉,忽听床前“啪”的一声,连忙睁眼一看,灯火摇摇,并无一点动静。自己坐起来向桌子上看,只见桌上放着一个大红柬帖,连忙下床。借着灯光一看,只见帖上写着两行铜钱大小的字迹。写的是淮安府贪财好色,陷害良民,应当从重惩办以安人心。在红帖底下还有一个纸折儿,纸折上面头一段是骆天锡因为受了府官的陷害,给刘氏写的那封信。第二段就是知府自己的亲口实招,并且上面还是签名盖章。
这位抚台原籍是山西太原府人氏,学问渊博,胆识过人,赋性刚直,可称疾恶如仇。一看这两个字柬,勃然大怒,立刻穿好衣服叫家人掌灯,一直出了内室,奔了书房,又叫家人把陈师爷请来。这位陈师爷精明强干作幕多年,一听东家夜中相请,就知道有事相商,连忙穿齐衣服,随着家人过来。一见抚台在书房坐着,连忙上前相见,说道:“不知夜中呼唤晚生有何事议?”
抚台说:“先生请坐,方才我在内室得了一个东西,请先生瞧瞧怎么个办法。”于是取出两个字柬递给陈先生。
陈先生一看,说道:“东翁这个东西从何处得来?”
抚台说:“不知何人放在我的寝室之内。”
陈先生一听,说:“我明白了。这一定是淮安知府霸占民妻,强迫人命,才惹得绿林人出头干涉,夜中前来送柬。这事东翁还是从严办理方是,因为现在的绿林人差不多的全是自命为侠义之士。他们的武术,可说是妙手空空,如若东翁把这个事情从宽办理,恐怕这个绿林人,对东翁还有不利呢。你想凭知府给骆天锡立的字据硬会到了他们的手中,他们这种神出鬼没的法术,就可想而知了。”
抚台一听连连称善,说道:“这种贪财好色的官员,辜负圣恩真是死有余辜,先派委员去淮安府调查这个案件。”于是教师爷连夜办稿。第二天派委员连夜动身,去淮安府暗中查案,赶到委员到了淮安一调查,把这个案的始末,可就查明了。不独查明了此案,连知府丢印带失去五千两库银,全都查了个清清楚楚。那委员连夜回省报告抚台,抚台得了报告这才派员一面接收府事,一面将冯家驹押解进省。
到了安庆,抚台自己讯问,又用那一纸凭据,这才把冯知府驳得无话可说。紧跟着接署的委员报告,淮安府的印信丢失,库银短少了五千两。抚台这才令师爷,拟好奏折,派专人连夜进京。
当今万岁本是有道明君,一瞧奏章,立刻龙颜大怒,御笔亲批:“据奉淮安府知府冯家驹,谋占民妻,逼死人命,并将印信库银丢失一案,查该知府,职司民牧,竟敢贪淫草菅人命,且办事不慎,致将印信库银丢失,言之殊堪痛恨。既经该府严加审讯,供证确凿,自应拿解来京,交部依律问拟。唯该犯官罪大恶极,若不就地明正典刑,实不足以平民怨。着该抚立即予以正法,用伸国法而昭炯戒。其所失库银,应将该犯家产查抄备抵,不足之数即将该眷口由官变卖补偿,迅即遴派干捕,将失印勒限找还为要。至滑秉寅,身为士绅,应如何自好,乃胆敢结交官府,狼狈为奸,着即一并正法,以惩奸宄,而免效尤,并着吏刑两部知道。钦此。”这道圣旨一下,欢喜了安善良民,吓坏贪官污吏。
原来古大爷自从离骆家镇,一直到了安庆府,夜中给抚台留下了柬帖,自己可就奔了武昌。到了通真观,正值通真子在观中闭坐,未曾出门,二人见面,互道倾慕情形,古大爷一连住了十余天,这个时候正是陆贞在通真观练艺的时期。通真子引见给古大爷。古大爷听说陆贞十三岁背母寻师,心中十分欢喜,说道:“大哥你瞧这些徒弟,一个强似一个,你瞧小弟我,兄弟二人年将古稀,并无一个得意的门人。”
通真子说:“贤弟,你的拣选太苛,不然的话,徒弟还不是有的是吗?”老哥两个,说罢一笑。这天古大爷忽然想起骆敏,于是辞了通真子顺着大路就回骆家镇来了。到了骆家镇附近一打听,这才知道府官就要由省里发回淮安,连同滑利虎一并就地正法,并查抄家产,变卖家眷赔偿库银。古大爷打听明白这才心气为之一平,但是这印怎么办呢?库银是不能再还他了,这口印必须给他送去才是,可是非瞧着狗官受了国法,才能还他的印信。自己想好了主意,这才奔了骆家镇,到了天锡门首一打门,只见老家人出来,说道:“喝,老爷子回来了,我们大奶奶天天想你老,这一晃一个多月了,你老快往上房请吧,我给你老泡茶去。”
老头子含笑点头,一直来到院中,说道:“干女儿在屋中吗?”
刘氏娘子一听,说:“干爹回来了,你老请进来吧。”说着领着两个孩子迎出屋门。古大爷进了上房,小孩子过来给大爷磕了个头。老头一回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布包:“这里是三百两金叶子,叫你妈妈给你买点东西吧。”
一回头对刘氏说:“你收起来吧,认了回子干爹也没有给你一点儿见面礼儿,你留着垫补着过日子罢。今天我住下听听这狗官结果如何,我还要看着他出红差呢。等我走的时候带着小孩儿,你瞧怎么样呢?”
刘氏一听,不由得感激而泣,说道:“因为儿子的事,你老费尽了心机,女儿还不知道怎样谢你老人家,现在又留下这么些钱,叫女儿心里怎么过得去呢?再说敏儿这孩子,年方四岁,再叫你老人家养育成人,越发叫女儿粉身难报。”
古大爷一听,掀髯大笑。说道:“孩子,你怎么说出这样话来,你若这么一说,不太客气了吗?谁叫我赶上了呢?不过孩子太小,乍离了娘,怕他啼哭,可是我也有法子哄他,就是怕你舍不得。如若你舍得,我每年送他回家一趟待上十天。”
刘氏说:“我还能不愿意吗?不过干爹在骆家身上费的这份心,可太大了。女儿只可立个长生禄位,祝你老人家寿比南山就是了。”
古大爷一听哈哈大笑,说道:“你哪里知道,我活的年岁越大,受的罪越多呢。”爷俩儿个定规好了,到了第二日,古大爷去到府城一打听,说是府官冯家驹已由省里解回来了,第二天正午出红差。老头子一听又回了骆家镇告诉刘氏娘子。到次日,法场上斩冯知府同滑秉寅。骆家镇刘氏娘子给骆天锡上供,两下里闹了个适逢其会。斩了冯家驹之后,因为他那些姨太太连家产早叫人家拐跑了,所以官款无法偿还,只可把官太太同三个小姐,一同发官媒变卖,方能赔偿官款。
再说古爷,看着冯家驹正法之后,可就把印信给府衙门暗暗送去了,还写了个柬儿。写明了这个是杀一儆百的意思,以后再有这种官吏,仍然是照此办理。到了第二天雇了一辆车儿,别了刘氏,带着骆敏,奔陕西下来了。一路无话。
这天到了凤翔府古枫林,老头子领着小孩到家内,对兄弟古化秋一说经过。二爷一看孩子,骨格清奇,最奇的孩子从离了母亲,始终没有哭过一声,每日总是欢天喜地。但是古大爷恐怕自己兄弟,对孩子或有个照顾不到,孩子受到委屈,于是每年花二百两银子雇了一个乳母,专照应孩子每日吃喝玩耍睡觉等事。哥俩每天给他曲胳膊盘腿,用药水泡洗周身。每日的玩物,说是木做的小刀小枪和铁皮的空球、铁皮的空棍,各种物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三年已过,骆敏年方七岁,叫二位老人给活动得肌肉丰盈,骨坚似铁。古大爷每年送他回家一趟省亲。转眼十年的工夫,骆敏长成十七岁,亲承二老的传授,又加上自己赋性聪明,所以前后十三年的工夫,把二老的能为学去了十分之七八。
本来二位老人家自幼练的是童子功,无儿无女。自从收了这么一个徒弟,每日拿着调理小孩,作为消遣,所以十三年的工夫练成的一身惊人的武术,最得意的是闭穴双镢。这对镢正名叫作点穴飞锥,因为在袖中两肩之上绷着两个伸缩轴儿,上面缠着七尺长的鹿筋绳,上端有勾儿挂在袖口之上,腕子一低那镢上的皮套就挂在钩上,双手一撒能点周身三十六路穴道。还有十二双铁蝠金针、十二双飞燕金针。
他虽然武术练成,但是功夫的火候可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为他年岁太小并没有一点经历。这天二老一看孩子的技术也有了八成了,所欠的不过功夫一步,也到了出头问世的时候了,于是把孩子叫到跟前,道:“今年又到了你回家探亲的时候了,这次回家见过你母亲之后,你可以在江湖上经历经历,因为要打算出头露面,非闯荡江湖不可。现在你的武艺,虽然不敢说天下无敌,可差不多的主儿,不是你的敌手,但是你可要小心遵守本门的规矩。不然的话,别看你是我二人得意弟子,到了那个时候为整理门户计,绝不能容你活在世上,败坏为师名誉,受人唾骂,你可要记住了。现在你练艺总算第一步成功,今天一别与每年不同,因为你这一次在最近不能回来,所以我二人送你一个外号,叫人一听就知道你是我二人徒弟。你这个外号就按你使的暗器本势来取,这两种东西是我二人独自创造,所以你的外号就叫燕蝠齐飞。话已说完,你带了路费和兵器,就此回家去吧,几时愿意回来,就几时回来再练。”
骆敏一听,叩别了二位恩师,一路奔家中走来。这天来到家中一瞧,就见老家人低着头坐在门房,自己也没有言语,一直奔了上房。方一进屋,就见母亲同妹妹红霞,哭得如泪人一般,一瞧骆敏进来,母女二人越发大哭。骆敏一瞧,说道:“母亲同妹妹倒是为什么这样大哭呢?”刘氏娘子这才如此这般仔细一说,把个骆敏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生烟,口中骂道:“好你高家三个小辈,你竟敢欺侮到我的跟前来了!我若不教你认得我骆成英,那就算你们祖上有德。”
诸公,你道这骆敏为什么这样大怒,那刘氏母女因何那样痛哭呢?原来在三天以前,从外地来了一伙跑马戏的,三男三女,在骆家镇玩了三天马戏。要说这几个人的功夫,真不含糊,地下功夫是十八般兵器,玩绳走索;马上的功夫就是一路捡金钱,童子拜观音,八步赶鞳,镫里藏身,各种把戏,马上步下真是绝妙精伦。刘氏娘子以为在本村玩戏,又是在门口上,领着红霞在门口上看了一回马戏,可巧叫高家堰的闹海鱼瞧见了。
高义本来是个色中的饿鬼,哪里见过这样的美貌佳人,在门前一站,可说是神色秀逸鹤立鸡群,把个高义看得神魂飘荡,目眩头昏。回到家中立刻打发一个走狗,名叫槐忠,去到骆家镇打听,那是谁家女子,多大的年岁。这小子因为专门搬弄是非,所以大家全叫他坏种。等他到了骆家镇一打听,这才知道十年前被淮安知府害死的骆天锡,就是这个姑娘的父亲。姑娘名叫骆艳,小字红霞,因为天锡早死骆敏外出,家中只有母女度日。这小子回去对高义一报告,高义立刻打发人到骆家提亲。
刘氏娘子,早知高家堰五年前出了三个水贼,名叫高义、高智、高信,如今一听给女儿提亲的正是高义,而且还是做妾,刘氏当时一口拒绝。因为自己是寡妇孤儿,所以当时并没有张口骂他。那媒人撞了一个钉子,回到高家堰,无中生有对高义一说,并说骆大奶奶当面如何毁骂,气得高义暴跳如雷,说道:“我若不将骆家女儿娶来做妾,我就不叫闹海鱼!”于是打发媒人再回骆家镇去说,应了便罢,如若不应明天下午来轿抬人,官私两面随其自便。等媒人到了一说,刘氏娘子一听,当时就把媒人骂了一顿,等到媒人走了,母女二人不由得抱头大哭。
这个时候,正赶上骆敏回来,一问母亲,他如何不气,于是夜晚入高家堰,锥伤高氏弟兄,巧遇尹成、陆贞同霍星明。这就是骆敏的一段略历小史。
再说霍星明,一听骆敏是陕西二老的徒弟,才知道是师兄弟。骆敏一问他三位因何来此,原来全是因为不得过河,听店家说高氏兄弟不法,才来夜探高家堰。骆敏当时就请尹成、陆贞一同回家,三个人并不推辞,一同奔骆家镇而来。这时天已大明,来到门首一打门,老家人开门一看原来是少爷同着三个人一同回来。骆敏把三个人让进正房,老家人烧水泡茶擦脸,骆敏回到上房禀告母亲。刘氏娘子一听,说道:“这恐怕不妥当,你扎伤了他们两个人,恐怕他们不死心,他们若再来报仇,那怎么办呢?再说你若不在家,我岂不更没办法了吗?”
骆敏一听,说道:“我师兄人称小诸葛。等我同他商议商议再说。”于是回到正房对大家一说,霍星明说:“不要紧,我们今天晚上去到府里,给府太爷送个信,请府太爷把他们拿了就完了。”于是提起笔来写了一个字柬,等到定更之后,由尹成巡风,霍星明前去寄柬。
再说现在的这位府太爷,姓郑,名叫晴波,字晓澜,原籍是河南开封府人氏,乃是翰林出身,学问渊博,品行端正。自从领凭来署淮安,他就听说淮安府洪泽湖一带,是个水贼出没的所在,自己立意要为民解除痛苦。
他有一个表弟,是开封府南门外石家坨的人,姓石名昆字太璞,在江湖上大大的有名,人称十粒飞星百灵侠。手使一口红毛宝刀,能削铜剁铁;囊中十粒钢丸如鸽卵,连珠发出,百步取人,百发百中。这是一种特别的技术,所以有十粒飞星这个外号。虽然年岁不到四十,可是精明强悍,在江湖上闯荡以来,提起百灵侠全都知道,所以这位郑知府聘请他来淮安府帮忙治盗。石昆一听表兄相请,点头答应。到任半年有余,没有发生过一次匪警。
高家堰这哥三个原先本在湖里使船,后来回到高家堰,安家立业,可是并不敢明目张胆闹。自从前年他们投了云南玉龙山金波寨,仗着金波寨的势力,可就大闹起来了。郑知府本也有个耳闻,早有心调兵把他剿灭,但是苦于无隙可乘。更兼着百灵侠时常说,得放手时且放手,对绿林人不要得罪太深了,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如若把他们得罪太厉害了,唯恐他们对你老有不利的行为,所以郑知府也没有干涉他们,再说他们在本地上也没有案子。
这知府太爷早晨尚未起来,就见桌上刀柬。他拔去刀,拿下字柬一看,上面写着一行字迹,虽然合辙,可不押韵:“字柬太爷知,盗贼得意时。家住高家堰,人称闹海鱼,独霸淮安府,商贾尽遭欺,民间美妇女,户户受凌夷。”下面又有一行小字,言“高氏兄弟勾结云南玉龙山立意谋反,若不早除,恐成大害。”末后写着“赛元霸、小白龙、小诸葛、燕蝠齐飞,今叩禀。”知府看完未言语,把字柬放在桌子上,匕首放进抽屉之内,赶紧梳洗,已毕,叫家人去请来石老爷。
知府说道:“贤弟,我今夜得了一件东西,你瞧瞧这事应怎么办?”知府取出匕首同字柬,递给石昆。石昆把字柬看完,不住地摇头。
郑知府说:“贤弟,这个事你瞧怎么办呢?”
石昆说:“这个小白龙,等我想想。”于是暗暗说道:我倒是知道,是尹家林的人氏,这个小诸葛我也有个耳闻,全都很正气。但是这个赛元霸同燕蝠齐飞,不知是做什么的,大概是新出世的英雄。但是他们对高家堰又有什么冤仇,前来寄柬呢?这分明是来摘我这个百灵侠的牌匾。可是也不怨人家不对,本来我身为侠客,就不应当留匪人在我脚下立足。但是我因为怕给表兄多得罪绿林人,所以我就未曾干涉,不想就有同行给我来了这么一手,你说这个事怎么办呢?
知府一瞧石昆沉思不语,说道:“贤弟,要依我说,这个事就不必客气。明后天,贤弟你暗中带人去把窝子给他剿了就得了。”
石昆一听连连摇摇头,说道:“剿倒是好剿,拿也好拿,但是若拿错了呢?这里头不定得伤多少人。一个拿不住跑了,仇可就从此结下了。我倒不怕,就怕表兄你从此种下了祸,再说又没有人告发,你凭什么拿人呢?他劫掠商贾,霸占妇女,有什么凭据呢?就算把他们拿来了,靠什么给他定罪呢?”
知府说:“难道罢了不成,我们就不闻不问吗?”
石昆说:“那也不能,不过得想个完善的法子。兄长你先别忙,我在附近的地方访访这四个寄柬留刀的人,访明了再说。好在我来的日期太浅,认识我的不多。明天我改扮行装,在附近一带访访这几个人,就近查访高氏兄弟的劣迹,然后咱们再定办法,就名正言顺了,兄长你瞧怎么样?”
知府一听,暗道:难怪人称他侠客,打算事情是又沉又稳八面见光,想到这里连连点头,说道:“贤弟,你就瞧着办吧。”
第二天,石昆带好了红毛宝刀,暗暗地出府衙后门,在邻近有集有店的各村,一连访查了三天,并未访着一点消息。这天来到一个小村镇名叫江村,在一个小酒馆内喝酒,听见两个吃酒闲谈。说的正是高家堰,高氏兄弟坐地分赃,大庄主好色欺压良善。百灵侠一听,可就入了耳了,于是在旁边侧耳听,又听一个说道:“高家不法你怎知道呢?”
那个说:“你没听说前几天闹贼吗?”
这个人说:“听说了,闹贼莫非说就算人家不法吗?”
那个说:“你瞧,闹贼就是因为他们不法来的嘛。”
这个说:“你既知道,何不说说我听呢?”
那个说:“说说就说说,这还怕人吗!你知道高家堰南边那个骆家镇吗?”
这个说:“知道骆家镇怎么样呢?”
那个说:“在十三年前骆家镇有位先生骆天锡,不是被那时的知府害了吗?”
这个说:“我怎么不知道呢?知府出红差,我还看热闹呢。”
那个说:“骆先生有一个儿子名叫骆敏,一个女儿名叫红霞。这个骆敏听说在四岁就跟着一个武术大家学艺去了,家中只剩下姑娘同她母亲,姑娘今年十六七岁了。”
这个说:“你说高家怎么说到骆家去了呢?”
那个说:“你真糊涂,不是事情起在骆家身上吗?”
这个说:“你就说吧。”
那个说:“这位红霞小姐长得足够十二分人才,貌比西施。不知什么时候让大庄主瞧见了,非娶人家做妾不可,立刻打发媒人去说,等媒人到了一说,你猜怎样?人家不愿意。媒人回来对庄主一提,大庄主就火了,立刻告诉媒人再去提亲,如再不应,明天就抢人,这一来你猜怎么样?偏赶上骆大奶奶是个死心眼儿,一顿大骂,把媒人就骂跑了。本来这个亲事,你想应该吗?漫说人家书香门第的姑娘,就是小户人家的姑娘,谁肯把姑娘去给人做妾呢?”
这个说:“这样一来,大庄主不更火了吗?”
那个说:“可不是更火了,谁知道当天晚上高家就闹起贼来了。由房上跳下了一个小孩子,手使一对不知叫什么镢,一顿镢,把大庄主和二庄主全都镢瞎了。还战败了高家同南方来的朋友,后来没有人敢同人家打了,人家才走了,你说这个小孩子有多厉害吧。你知道这孩子是谁?”
这个说:“我又没瞧见,我怎么会知道呢?莫非你知道?”
那个说:“当然知道,就是姑娘的哥哥,骆敏骆成英呢,原来人家学艺回来了。
这个说:“回来得怎么这么巧呢?”
那个说:“当然巧,要不怎么叫无巧不成书呢。”
这个说:“你瞧见了吗?说得像真事儿一样。”
那个说:“我没瞧见,可我西邻的二哥在高家雇工,我听他说的。并且那个孩子自报姓名是骆敏,外号叫什么飞呢,我也没听清楚。你想我们当庄丁的二哥要不说,我怎么会知道呢?你想这一段,是不是高家不法?最可惜那个骆敏把他们镢瞎了,没有镢死他们。现在听说他们庄上又由南方来了好几个朋友,还有侠客呢。”二人说着喝完了酒就走了。
石昆听了这一番话,自己一想,那个寄柬留刀的,大概就是骆敏。方才不是说骆敏的外号是什么飞吗,大概是燕蝠齐飞,他们没听明白所以说不上来。既然得了踪迹,我先到骆家镇访访骆敏,然后再想法子办高氏这几个匪徒。这个事幸巧没办紧了,不然非坏不可,真要高家又来了成名的人物,我一个如何能成呢?如若当场丧命倒不要紧,如若被获遭擒,自己百灵侠的名誉安在?心中想了半天得了主意,暗道:“我若访着骆敏,不就有了帮手了吗?难道说为他的事,请他出头也还能推辞不允吗?”想到这里,于是还了酒钱,出了酒铺一路溜溜达达直奔骆家镇而来。
再说骆敏,自从霍星明同尹成二人在府衙门寄柬留刀之后,依着尹成,就要告辞动身,可是霍星明说:“这二位若回了家,府里倘若不发生效力,高家堰夜中前来报仇,这怎么办呢?没有老太太和姑娘好办,现在又得保护内宅,又得预备众寇,我同师弟又太单,这不是束手待毙吗?我的意思请二位多住几天,听听消息然后再定行止,可不知二位心里怎么样?”陆贞一听也对,本来要救人就救到底,真要夜中有人搅闹骆家镇,他二人还真是麻烦。想罢对尹成说道:“尹贤弟你看怎么样呢?我们可以多住几天吗?”
尹成说:“那有什么呢,反正我们回去也没事。”于是二人复又住下,一晃过了三天,也没听见府里有什么动作。四个人每天也不出门,只在书房中谈话,越谈越投机,于是四个一商量,朝北磕头结为金兰之好。陆贞是大爷,霍星明是二爷,尹成是三爷,骆敏是老兄弟。于是四人重新到了上房,拜见了骆大奶奶,回到书房摆上酒席,吃酒谈心。哥四个正吃过午饭,散坐吃茶,就见老家人进来说道:“外边有个河南人,自称姓石名昆字太璞,人称十粒飞星百灵侠,要见少爷。”
骆敏一听说道:“请进来吧。三位哥哥见他不见呢?”
陆贞说:“见他何妨。”于是兄弟四人一齐迎到二门,就见老家人从外面领进一个人来,看年岁四十来岁。剑眉虎目、鼻直口方、细腰宽臂、双肩抱拢,身穿着青绸子大褂、白布袜子青缎子豆包鞋。手中提着一个长条子包袱,笑嘻嘻地跟在家人背后。
四个人虽然观看人家,可是人家也瞧见自己四个了:头一位三十多岁,青绸子大褂白袜皂鞋,圆脸膛,眉分八彩,目似春星,五尺高的身材威风凛凛。第二位也是五尺多高的身材,穿着灰绸子大褂,白袜皂鞋,三十来岁的年纪,面如白玉,两道浓眉,一双眯缝眼,一看就知道是个能言善辩之士。第三位二十多岁,面如少女,细条身材,外罩蓝绸大褂。第四个,十六七岁的年纪,头梳髻,面似桃花,一双眉斜飞入鬓,二眸子皂白分明,唇红齿白,十分的俊美,身穿蓝绸子大褂,白袜云鞋。四个人笑嘻嘻地一齐说道:“不知石侠客驾到,恕我兄弟未能远迎,当面请罪。”
石昆说道:“石昆来得鲁莽,还请众位海涵,不知哪位是骆侠客?”
骆敏说:“不才就是骆敏。此处不是谈话之所,请到里面待茶。”石昆说:“来此就要打搅。”于是五个人谦谦让让来到书房,分宾主坐下,家人献上茶来。石昆一一领教了另三位的姓名,哈哈大笑说道:“石某一日会得四侠,真是侥幸得很。”
骆敏说:“不知石侠客来到舍下有何见教?”
石爷说道:“石某有点小事,所以不揣冒昧,来到府上。”
骆敏说:“不知有何见教?”
石昆这才说道:“愚下有一点小事不明,大概阁下四位也不会瞒着。”
陆爷说:“什么事呢?”石爷就说:“我受郑知府之聘来到淮安,久闻高氏兄弟不法,因为怕给知府多得罪仇人,再说他们在此处又没有作案,所以我未加干涉。又因无人告发,所以不能名正言顺拿他治罪。没有想到前天,府衙之内有人夜中留刀寄柬,留下四位的美称。我访了好几日,才访知四位在此暂住,所以我找到府上,第一问在府衙留柬的是你四位不是;第二还有大事相求。”石昆滔滔地把话说完。
骆敏一听说道:“石侠客,你老问到这里,我们也不瞒着,那个柬儿,是我兄弟所为,因为我暗探高家堰,扎瞎了高义高智,未曾将他伤了性命。当时我因为留下姓名,所以恐怕他暗中报复,不得已是暗中寄柬请府太爷办他的罪名,不想倒惹得石侠找上门来。要按说阁下人称侠客,卧榻之下就不能容留小人驻足,我们暗中告发,阁下就应该拿他治罪。如今你老不但不想法除去高氏兄弟,反倒找上我们的门来,大概是因为我们寄柬留刀,于阁下的名誉有关。可是我们并不知道阁下在衙中驻足,如若知道,我们也不多此一举。现你老既然问到这里,我们当然承认,可是还用不用我们同到衙门去打官司呢?”
陆贞一听,暗说:“老兄弟这一套话,可真够厉害,瞧瞧石昆怎么答复吧。”
只见石昆听完了骆敏的话,不独不着急,反倒哈哈大笑,说道:“骆侠客,你先别着急,听我说说我的难处。本来人称侠客,就不能容小人同在境内驻足。但是有一条,要是在河南开封府,那可就说不定得凭着手中刀,不论如何,也要把他驱逐出境。现在的立场可就不同了,因为什么呢?我受聘来到淮安,与在开封做侠客不一样。在这里的责任,是保护知府,或是有他的朱批火票,替他拿贼。余外的事,就是民不举官不究,不能无故地给主官多得罪仇人。要按说我们做侠客的,得罪人可算不了什么,可是我们虽然不怕,知府他要不做官了呢?这样绿林人找了他去,他受得了吗?所以说现在的立场,不能同开封相比。但既然你们众位告发了,这可就不能再顾一切了,只可出头去办,但是办这种案子得有办法,如若一个办法不妥,可就给府上同知府种下仇了。我不能每年尽跟着知府,可是骆侠客,你能不能每年尽在家中蹲着哟?常言说得好,不怕贼广,就怕贼想,你一拿他,把他闹了个家产尽绝,你想他能叫你安生吗?如若我们一离身,他们就来胡搅一阵,你该怎么办呢?所以我说得有个彻底的办法才算完全。我访着你们没别的,还是请你们几位出头相助,不知众位意下如何?”
百灵侠这个人,可算是涵养的功夫纯深,不然的话就得当场决裂。你想堂堂的侠客,硬叫人家当面刻薄一顿,哪能再开口求人呢?百灵侠这个人可就不然了,天生的心思周密。因为自己既是捕头的性质,当然与侠客不同,案子办妥了更好,若办不妥呢?还得给自己同上司找站脚的地方。若不把骆敏邀出来,总算没有原告。要按高义的行为,不用原告就可以出票拿他,如果手到擒来,那就没得说了。如若拿不住跑了呢,自己带去的捕役,难免受伤殒命,这怎么向上呈报呢?无凭无据出票拿人,捕役受伤,那算官府轻举妄动,巧了就许落个依官欺人的罪名。如若把骆敏邀出来呢,第一有了原告,不怕捕役全都丧命,那算个因公殒命。拿不住跑了,那算畏罪脱逃,对上司呈报,就有根有据,要按官话说,得把骆敏传案,方算完全,但是于江湖义气上未免稍欠完善。如此一来在表面上算是邀骆敏帮忙,无形中就算有了原告,所以说侠客办事必须八面周到,既不开罪于人,又不犯江湖的规矩。
古爷说道:“你们在家里听信吧,不出二日必有消息,再过三五天府官一定得撤职拿问,巧了就许命丧无常。”
刘大爷兄妹半信半疑,又不敢十分盘问。老头子将要起身,就见小孩子骆敏,一伸双手,把老头子的衣服拉住,口中说道:“古爷爷往哪里去,我跟着。”一任刘氏百般地来哄,他只是双手不放非跟着不可。古爷一看这孩子的面目体格,可就乐了,说道:“干女儿,按说我这个话,可不应当说。因为你们现在是孤儿寡母,不能片刻相离,但是我看这个小孩子,倒是有点学武的福分。你要能够舍得分别,等我由江南访友回来,我把这孩子带到陕西古枫林,凭着我兄弟二人这身武艺,不到十年准保还你一个武艺精通的孩子。可是一来怕你舍不了儿子,二来孩子太小,离不了母亲。”
刘氏一听说道:“干爹,这么大孩子成吗?”
老头子说:“这么大,哪能练武呢?不过操练他的身体就是了。为什么我说这个话呢?因为我爷俩很投缘。如若不愿意,你可说话,千万别勉强。”
刘氏说:“干爹你老回来不是还由这里过吗?等你老回来再说吧。”古大爷一听,说道:“甚好,等我回来再瞧孩子。”说着古大爷告辞往江南去了。
再说刘氏娘子同刘大爷回到家中坐定,互相研究古爷怎样去替自己报仇,等吃过了午饭之后就见老家人进来报告,说:“王老师来了。”刘氏娘子说:“快请。”
就在这个时候,刘大爷已经把王老师请进来了。一进门说道:“姑太太我听你哥哥说,你的眼有人给治好了,是吗?”
刘氏说:“是的,托你老的福,这几天把你老可累坏了。”
王老师说:“我倒不累。因为有个喜信,我特来告诉你们。”
刘氏说:“什么信呢?”
王老师说:“前半天我派人到府里去打听你这事府里怎么办的,今天下午我打算动身进省。没想到派去的人回来说,虽然没听见信,可是听说府里把印丢了,不独丢了印信,那狗官的辫子夜间睡觉,不知被什么人给割了去,库里头还丢了好几千银子。这个事情,省里要知道了,你想做官无印,还不是个杀头的罪吗?没想到我们这个仇,有人给报了。如果这个事是真,这就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吗?”刘大爷和刘氏听了,不觉暗暗点头,心里明白。正说着,只听外面有人说道:“刘大哥走了没有?”
刘大爷一听原来是陈先生,刘氏说:“陈二弟呀,请进来吧,我哥哥还没走呢。”
原来这位陈先生名思孝,同天锡是换帖的弟兄,昨天领尸他也在场。今天他一进上房,说道:“大嫂子,你猜怎么样?真是说大快人心,狗官他遭了报了。”
一抬头瞧见王老先生,说道:“老师几时来的?”王老师说:“刚才来到呢。”
刘氏说:“叔叔怎么知道狗官遭报了?”
陈思孝说:“我今天一早就去到城里,打听他有什么举动没有。不想到城里,跟稿案上刘师爷一打听,原来狗官夜里把印丢了,府太太差一点没有吓死。丢了印这还不算,夜中狗官正在姨太太房中睡觉,辫子被人给割去了。管库的也来报告说:库里五千一鞘的银子,丢了一鞘。我听见这个消息,欢喜得了不得,准保不消半月,这小子就有砍头的罪名,你说这不是大快人心吗?”
王老师说:“这个信我倒听说了,但不知是真是假。”
陈思孝说:“怎么不真呢?老师听谁说的?”
王老师说:“我也是今早派人打听来的消息,就怕是谣传。”
陈思孝说:“这个事千真万确,这是他们自己人说的。因为今早用印,才知道印丢了,狗官因为没有辫子不敢见人,管库的查库,少了一鞘银子。若不真确,这个信绝不能向外传。”
王老师说道:“既然如此,咱们暂先听听,省里有什么消息没有,先给天锡封灵出殡,然后再看这个狗官的结果。如果他手眼通天真能死里逃生,我们再想法子,反正不能让他逍遥法外。姑太太你瞧怎么样呢?”
原来刘氏自从听说府官断发丢印,就知道此事是古大爷所为,但是他半夜的工夫,就神出鬼没,做出这种惊世骇俗的事业,真是剑客做事迥异寻常。我儿真要有这么一位老师,教他成名,何愁不能名扬四海呢?自己正然思索,忽听王老师一问,连忙说道:“老师这个事情,还是你老人家同各位弟兄及我哥哥,大家看着办,我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呢?不过又得教老师劳心受累。”
王老师连连说道:“只要你们过得去,我受点累算不了什么。”于是王老师同一干朋友,就给天锡主办丧事,少不得搭棚候客,成服安葬,到了时候各亲友来上纸,来的人还真不少。一者因为天锡人品高尚;二者好奇心盛,都想打听打听怎么回事。所以差不多的全来吊丧,两天的工夫把天锡总算是风风光光葬入祖坟。
这个时候各村镇可就沸沸扬扬全都传嚷开了,府大爷因为丢失印信和五千库银,已经押解进省,府事已经由省里派人接管了。骆家听了这一消息,固然欢喜,一班受过害的乡民,没有一个不合掌念佛的,都说天公有眼,恶人自有恶报。你道府里这事,省里怎么知道得这么快呢?原来抚台这天夜里正好在睡觉,忽听床前“啪”的一声,连忙睁眼一看,灯火摇摇,并无一点动静。自己坐起来向桌子上看,只见桌上放着一个大红柬帖,连忙下床。借着灯光一看,只见帖上写着两行铜钱大小的字迹。写的是淮安府贪财好色,陷害良民,应当从重惩办以安人心。在红帖底下还有一个纸折儿,纸折上面头一段是骆天锡因为受了府官的陷害,给刘氏写的那封信。第二段就是知府自己的亲口实招,并且上面还是签名盖章。
这位抚台原籍是山西太原府人氏,学问渊博,胆识过人,赋性刚直,可称疾恶如仇。一看这两个字柬,勃然大怒,立刻穿好衣服叫家人掌灯,一直出了内室,奔了书房,又叫家人把陈师爷请来。这位陈师爷精明强干作幕多年,一听东家夜中相请,就知道有事相商,连忙穿齐衣服,随着家人过来。一见抚台在书房坐着,连忙上前相见,说道:“不知夜中呼唤晚生有何事议?”
抚台说:“先生请坐,方才我在内室得了一个东西,请先生瞧瞧怎么个办法。”于是取出两个字柬递给陈先生。
陈先生一看,说道:“东翁这个东西从何处得来?”
抚台说:“不知何人放在我的寝室之内。”
陈先生一听,说:“我明白了。这一定是淮安知府霸占民妻,强迫人命,才惹得绿林人出头干涉,夜中前来送柬。这事东翁还是从严办理方是,因为现在的绿林人差不多的全是自命为侠义之士。他们的武术,可说是妙手空空,如若东翁把这个事情从宽办理,恐怕这个绿林人,对东翁还有不利呢。你想凭知府给骆天锡立的字据硬会到了他们的手中,他们这种神出鬼没的法术,就可想而知了。”
抚台一听连连称善,说道:“这种贪财好色的官员,辜负圣恩真是死有余辜,先派委员去淮安府调查这个案件。”于是教师爷连夜办稿。第二天派委员连夜动身,去淮安府暗中查案,赶到委员到了淮安一调查,把这个案的始末,可就查明了。不独查明了此案,连知府丢印带失去五千两库银,全都查了个清清楚楚。那委员连夜回省报告抚台,抚台得了报告这才派员一面接收府事,一面将冯家驹押解进省。
到了安庆,抚台自己讯问,又用那一纸凭据,这才把冯知府驳得无话可说。紧跟着接署的委员报告,淮安府的印信丢失,库银短少了五千两。抚台这才令师爷,拟好奏折,派专人连夜进京。
当今万岁本是有道明君,一瞧奏章,立刻龙颜大怒,御笔亲批:“据奉淮安府知府冯家驹,谋占民妻,逼死人命,并将印信库银丢失一案,查该知府,职司民牧,竟敢贪淫草菅人命,且办事不慎,致将印信库银丢失,言之殊堪痛恨。既经该府严加审讯,供证确凿,自应拿解来京,交部依律问拟。唯该犯官罪大恶极,若不就地明正典刑,实不足以平民怨。着该抚立即予以正法,用伸国法而昭炯戒。其所失库银,应将该犯家产查抄备抵,不足之数即将该眷口由官变卖补偿,迅即遴派干捕,将失印勒限找还为要。至滑秉寅,身为士绅,应如何自好,乃胆敢结交官府,狼狈为奸,着即一并正法,以惩奸宄,而免效尤,并着吏刑两部知道。钦此。”这道圣旨一下,欢喜了安善良民,吓坏贪官污吏。
原来古大爷自从离骆家镇,一直到了安庆府,夜中给抚台留下了柬帖,自己可就奔了武昌。到了通真观,正值通真子在观中闭坐,未曾出门,二人见面,互道倾慕情形,古大爷一连住了十余天,这个时候正是陆贞在通真观练艺的时期。通真子引见给古大爷。古大爷听说陆贞十三岁背母寻师,心中十分欢喜,说道:“大哥你瞧这些徒弟,一个强似一个,你瞧小弟我,兄弟二人年将古稀,并无一个得意的门人。”
通真子说:“贤弟,你的拣选太苛,不然的话,徒弟还不是有的是吗?”老哥两个,说罢一笑。这天古大爷忽然想起骆敏,于是辞了通真子顺着大路就回骆家镇来了。到了骆家镇附近一打听,这才知道府官就要由省里发回淮安,连同滑利虎一并就地正法,并查抄家产,变卖家眷赔偿库银。古大爷打听明白这才心气为之一平,但是这印怎么办呢?库银是不能再还他了,这口印必须给他送去才是,可是非瞧着狗官受了国法,才能还他的印信。自己想好了主意,这才奔了骆家镇,到了天锡门首一打门,只见老家人出来,说道:“喝,老爷子回来了,我们大奶奶天天想你老,这一晃一个多月了,你老快往上房请吧,我给你老泡茶去。”
老头子含笑点头,一直来到院中,说道:“干女儿在屋中吗?”
刘氏娘子一听,说:“干爹回来了,你老请进来吧。”说着领着两个孩子迎出屋门。古大爷进了上房,小孩子过来给大爷磕了个头。老头一回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布包:“这里是三百两金叶子,叫你妈妈给你买点东西吧。”
一回头对刘氏说:“你收起来吧,认了回子干爹也没有给你一点儿见面礼儿,你留着垫补着过日子罢。今天我住下听听这狗官结果如何,我还要看着他出红差呢。等我走的时候带着小孩儿,你瞧怎么样呢?”
刘氏一听,不由得感激而泣,说道:“因为儿子的事,你老费尽了心机,女儿还不知道怎样谢你老人家,现在又留下这么些钱,叫女儿心里怎么过得去呢?再说敏儿这孩子,年方四岁,再叫你老人家养育成人,越发叫女儿粉身难报。”
古大爷一听,掀髯大笑。说道:“孩子,你怎么说出这样话来,你若这么一说,不太客气了吗?谁叫我赶上了呢?不过孩子太小,乍离了娘,怕他啼哭,可是我也有法子哄他,就是怕你舍不得。如若你舍得,我每年送他回家一趟待上十天。”
刘氏说:“我还能不愿意吗?不过干爹在骆家身上费的这份心,可太大了。女儿只可立个长生禄位,祝你老人家寿比南山就是了。”
古大爷一听哈哈大笑,说道:“你哪里知道,我活的年岁越大,受的罪越多呢。”爷俩儿个定规好了,到了第二日,古大爷去到府城一打听,说是府官冯家驹已由省里解回来了,第二天正午出红差。老头子一听又回了骆家镇告诉刘氏娘子。到次日,法场上斩冯知府同滑秉寅。骆家镇刘氏娘子给骆天锡上供,两下里闹了个适逢其会。斩了冯家驹之后,因为他那些姨太太连家产早叫人家拐跑了,所以官款无法偿还,只可把官太太同三个小姐,一同发官媒变卖,方能赔偿官款。
再说古爷,看着冯家驹正法之后,可就把印信给府衙门暗暗送去了,还写了个柬儿。写明了这个是杀一儆百的意思,以后再有这种官吏,仍然是照此办理。到了第二天雇了一辆车儿,别了刘氏,带着骆敏,奔陕西下来了。一路无话。
这天到了凤翔府古枫林,老头子领着小孩到家内,对兄弟古化秋一说经过。二爷一看孩子,骨格清奇,最奇的孩子从离了母亲,始终没有哭过一声,每日总是欢天喜地。但是古大爷恐怕自己兄弟,对孩子或有个照顾不到,孩子受到委屈,于是每年花二百两银子雇了一个乳母,专照应孩子每日吃喝玩耍睡觉等事。哥俩每天给他曲胳膊盘腿,用药水泡洗周身。每日的玩物,说是木做的小刀小枪和铁皮的空球、铁皮的空棍,各种物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三年已过,骆敏年方七岁,叫二位老人给活动得肌肉丰盈,骨坚似铁。古大爷每年送他回家一趟省亲。转眼十年的工夫,骆敏长成十七岁,亲承二老的传授,又加上自己赋性聪明,所以前后十三年的工夫,把二老的能为学去了十分之七八。
本来二位老人家自幼练的是童子功,无儿无女。自从收了这么一个徒弟,每日拿着调理小孩,作为消遣,所以十三年的工夫练成的一身惊人的武术,最得意的是闭穴双镢。这对镢正名叫作点穴飞锥,因为在袖中两肩之上绷着两个伸缩轴儿,上面缠着七尺长的鹿筋绳,上端有勾儿挂在袖口之上,腕子一低那镢上的皮套就挂在钩上,双手一撒能点周身三十六路穴道。还有十二双铁蝠金针、十二双飞燕金针。
他虽然武术练成,但是功夫的火候可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为他年岁太小并没有一点经历。这天二老一看孩子的技术也有了八成了,所欠的不过功夫一步,也到了出头问世的时候了,于是把孩子叫到跟前,道:“今年又到了你回家探亲的时候了,这次回家见过你母亲之后,你可以在江湖上经历经历,因为要打算出头露面,非闯荡江湖不可。现在你的武艺,虽然不敢说天下无敌,可差不多的主儿,不是你的敌手,但是你可要小心遵守本门的规矩。不然的话,别看你是我二人得意弟子,到了那个时候为整理门户计,绝不能容你活在世上,败坏为师名誉,受人唾骂,你可要记住了。现在你练艺总算第一步成功,今天一别与每年不同,因为你这一次在最近不能回来,所以我二人送你一个外号,叫人一听就知道你是我二人徒弟。你这个外号就按你使的暗器本势来取,这两种东西是我二人独自创造,所以你的外号就叫燕蝠齐飞。话已说完,你带了路费和兵器,就此回家去吧,几时愿意回来,就几时回来再练。”
骆敏一听,叩别了二位恩师,一路奔家中走来。这天来到家中一瞧,就见老家人低着头坐在门房,自己也没有言语,一直奔了上房。方一进屋,就见母亲同妹妹红霞,哭得如泪人一般,一瞧骆敏进来,母女二人越发大哭。骆敏一瞧,说道:“母亲同妹妹倒是为什么这样大哭呢?”刘氏娘子这才如此这般仔细一说,把个骆敏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生烟,口中骂道:“好你高家三个小辈,你竟敢欺侮到我的跟前来了!我若不教你认得我骆成英,那就算你们祖上有德。”
诸公,你道这骆敏为什么这样大怒,那刘氏母女因何那样痛哭呢?原来在三天以前,从外地来了一伙跑马戏的,三男三女,在骆家镇玩了三天马戏。要说这几个人的功夫,真不含糊,地下功夫是十八般兵器,玩绳走索;马上的功夫就是一路捡金钱,童子拜观音,八步赶鞳,镫里藏身,各种把戏,马上步下真是绝妙精伦。刘氏娘子以为在本村玩戏,又是在门口上,领着红霞在门口上看了一回马戏,可巧叫高家堰的闹海鱼瞧见了。
高义本来是个色中的饿鬼,哪里见过这样的美貌佳人,在门前一站,可说是神色秀逸鹤立鸡群,把个高义看得神魂飘荡,目眩头昏。回到家中立刻打发一个走狗,名叫槐忠,去到骆家镇打听,那是谁家女子,多大的年岁。这小子因为专门搬弄是非,所以大家全叫他坏种。等他到了骆家镇一打听,这才知道十年前被淮安知府害死的骆天锡,就是这个姑娘的父亲。姑娘名叫骆艳,小字红霞,因为天锡早死骆敏外出,家中只有母女度日。这小子回去对高义一报告,高义立刻打发人到骆家提亲。
刘氏娘子,早知高家堰五年前出了三个水贼,名叫高义、高智、高信,如今一听给女儿提亲的正是高义,而且还是做妾,刘氏当时一口拒绝。因为自己是寡妇孤儿,所以当时并没有张口骂他。那媒人撞了一个钉子,回到高家堰,无中生有对高义一说,并说骆大奶奶当面如何毁骂,气得高义暴跳如雷,说道:“我若不将骆家女儿娶来做妾,我就不叫闹海鱼!”于是打发媒人再回骆家镇去说,应了便罢,如若不应明天下午来轿抬人,官私两面随其自便。等媒人到了一说,刘氏娘子一听,当时就把媒人骂了一顿,等到媒人走了,母女二人不由得抱头大哭。
这个时候,正赶上骆敏回来,一问母亲,他如何不气,于是夜晚入高家堰,锥伤高氏弟兄,巧遇尹成、陆贞同霍星明。这就是骆敏的一段略历小史。
再说霍星明,一听骆敏是陕西二老的徒弟,才知道是师兄弟。骆敏一问他三位因何来此,原来全是因为不得过河,听店家说高氏兄弟不法,才来夜探高家堰。骆敏当时就请尹成、陆贞一同回家,三个人并不推辞,一同奔骆家镇而来。这时天已大明,来到门首一打门,老家人开门一看原来是少爷同着三个人一同回来。骆敏把三个人让进正房,老家人烧水泡茶擦脸,骆敏回到上房禀告母亲。刘氏娘子一听,说道:“这恐怕不妥当,你扎伤了他们两个人,恐怕他们不死心,他们若再来报仇,那怎么办呢?再说你若不在家,我岂不更没办法了吗?”
骆敏一听,说道:“我师兄人称小诸葛。等我同他商议商议再说。”于是回到正房对大家一说,霍星明说:“不要紧,我们今天晚上去到府里,给府太爷送个信,请府太爷把他们拿了就完了。”于是提起笔来写了一个字柬,等到定更之后,由尹成巡风,霍星明前去寄柬。
再说现在的这位府太爷,姓郑,名叫晴波,字晓澜,原籍是河南开封府人氏,乃是翰林出身,学问渊博,品行端正。自从领凭来署淮安,他就听说淮安府洪泽湖一带,是个水贼出没的所在,自己立意要为民解除痛苦。
他有一个表弟,是开封府南门外石家坨的人,姓石名昆字太璞,在江湖上大大的有名,人称十粒飞星百灵侠。手使一口红毛宝刀,能削铜剁铁;囊中十粒钢丸如鸽卵,连珠发出,百步取人,百发百中。这是一种特别的技术,所以有十粒飞星这个外号。虽然年岁不到四十,可是精明强悍,在江湖上闯荡以来,提起百灵侠全都知道,所以这位郑知府聘请他来淮安府帮忙治盗。石昆一听表兄相请,点头答应。到任半年有余,没有发生过一次匪警。
高家堰这哥三个原先本在湖里使船,后来回到高家堰,安家立业,可是并不敢明目张胆闹。自从前年他们投了云南玉龙山金波寨,仗着金波寨的势力,可就大闹起来了。郑知府本也有个耳闻,早有心调兵把他剿灭,但是苦于无隙可乘。更兼着百灵侠时常说,得放手时且放手,对绿林人不要得罪太深了,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如若把他们得罪太厉害了,唯恐他们对你老有不利的行为,所以郑知府也没有干涉他们,再说他们在本地上也没有案子。
这知府太爷早晨尚未起来,就见桌上刀柬。他拔去刀,拿下字柬一看,上面写着一行字迹,虽然合辙,可不押韵:“字柬太爷知,盗贼得意时。家住高家堰,人称闹海鱼,独霸淮安府,商贾尽遭欺,民间美妇女,户户受凌夷。”下面又有一行小字,言“高氏兄弟勾结云南玉龙山立意谋反,若不早除,恐成大害。”末后写着“赛元霸、小白龙、小诸葛、燕蝠齐飞,今叩禀。”知府看完未言语,把字柬放在桌子上,匕首放进抽屉之内,赶紧梳洗,已毕,叫家人去请来石老爷。
知府说道:“贤弟,我今夜得了一件东西,你瞧瞧这事应怎么办?”知府取出匕首同字柬,递给石昆。石昆把字柬看完,不住地摇头。
郑知府说:“贤弟,这个事你瞧怎么办呢?”
石昆说:“这个小白龙,等我想想。”于是暗暗说道:我倒是知道,是尹家林的人氏,这个小诸葛我也有个耳闻,全都很正气。但是这个赛元霸同燕蝠齐飞,不知是做什么的,大概是新出世的英雄。但是他们对高家堰又有什么冤仇,前来寄柬呢?这分明是来摘我这个百灵侠的牌匾。可是也不怨人家不对,本来我身为侠客,就不应当留匪人在我脚下立足。但是我因为怕给表兄多得罪绿林人,所以我就未曾干涉,不想就有同行给我来了这么一手,你说这个事怎么办呢?
知府一瞧石昆沉思不语,说道:“贤弟,要依我说,这个事就不必客气。明后天,贤弟你暗中带人去把窝子给他剿了就得了。”
石昆一听连连摇摇头,说道:“剿倒是好剿,拿也好拿,但是若拿错了呢?这里头不定得伤多少人。一个拿不住跑了,仇可就从此结下了。我倒不怕,就怕表兄你从此种下了祸,再说又没有人告发,你凭什么拿人呢?他劫掠商贾,霸占妇女,有什么凭据呢?就算把他们拿来了,靠什么给他定罪呢?”
知府说:“难道罢了不成,我们就不闻不问吗?”
石昆说:“那也不能,不过得想个完善的法子。兄长你先别忙,我在附近的地方访访这四个寄柬留刀的人,访明了再说。好在我来的日期太浅,认识我的不多。明天我改扮行装,在附近一带访访这几个人,就近查访高氏兄弟的劣迹,然后咱们再定办法,就名正言顺了,兄长你瞧怎么样?”
知府一听,暗道:难怪人称他侠客,打算事情是又沉又稳八面见光,想到这里连连点头,说道:“贤弟,你就瞧着办吧。”
第二天,石昆带好了红毛宝刀,暗暗地出府衙后门,在邻近有集有店的各村,一连访查了三天,并未访着一点消息。这天来到一个小村镇名叫江村,在一个小酒馆内喝酒,听见两个吃酒闲谈。说的正是高家堰,高氏兄弟坐地分赃,大庄主好色欺压良善。百灵侠一听,可就入了耳了,于是在旁边侧耳听,又听一个说道:“高家不法你怎知道呢?”
那个说:“你没听说前几天闹贼吗?”
这个人说:“听说了,闹贼莫非说就算人家不法吗?”
那个说:“你瞧,闹贼就是因为他们不法来的嘛。”
这个说:“你既知道,何不说说我听呢?”
那个说:“说说就说说,这还怕人吗!你知道高家堰南边那个骆家镇吗?”
这个说:“知道骆家镇怎么样呢?”
那个说:“在十三年前骆家镇有位先生骆天锡,不是被那时的知府害了吗?”
这个说:“我怎么不知道呢?知府出红差,我还看热闹呢。”
那个说:“骆先生有一个儿子名叫骆敏,一个女儿名叫红霞。这个骆敏听说在四岁就跟着一个武术大家学艺去了,家中只剩下姑娘同她母亲,姑娘今年十六七岁了。”
这个说:“你说高家怎么说到骆家去了呢?”
那个说:“你真糊涂,不是事情起在骆家身上吗?”
这个说:“你就说吧。”
那个说:“这位红霞小姐长得足够十二分人才,貌比西施。不知什么时候让大庄主瞧见了,非娶人家做妾不可,立刻打发媒人去说,等媒人到了一说,你猜怎样?人家不愿意。媒人回来对庄主一提,大庄主就火了,立刻告诉媒人再去提亲,如再不应,明天就抢人,这一来你猜怎么样?偏赶上骆大奶奶是个死心眼儿,一顿大骂,把媒人就骂跑了。本来这个亲事,你想应该吗?漫说人家书香门第的姑娘,就是小户人家的姑娘,谁肯把姑娘去给人做妾呢?”
这个说:“这样一来,大庄主不更火了吗?”
那个说:“可不是更火了,谁知道当天晚上高家就闹起贼来了。由房上跳下了一个小孩子,手使一对不知叫什么镢,一顿镢,把大庄主和二庄主全都镢瞎了。还战败了高家同南方来的朋友,后来没有人敢同人家打了,人家才走了,你说这个小孩子有多厉害吧。你知道这孩子是谁?”
这个说:“我又没瞧见,我怎么会知道呢?莫非你知道?”
那个说:“当然知道,就是姑娘的哥哥,骆敏骆成英呢,原来人家学艺回来了。
这个说:“回来得怎么这么巧呢?”
那个说:“当然巧,要不怎么叫无巧不成书呢。”
这个说:“你瞧见了吗?说得像真事儿一样。”
那个说:“我没瞧见,可我西邻的二哥在高家雇工,我听他说的。并且那个孩子自报姓名是骆敏,外号叫什么飞呢,我也没听清楚。你想我们当庄丁的二哥要不说,我怎么会知道呢?你想这一段,是不是高家不法?最可惜那个骆敏把他们镢瞎了,没有镢死他们。现在听说他们庄上又由南方来了好几个朋友,还有侠客呢。”二人说着喝完了酒就走了。
石昆听了这一番话,自己一想,那个寄柬留刀的,大概就是骆敏。方才不是说骆敏的外号是什么飞吗,大概是燕蝠齐飞,他们没听明白所以说不上来。既然得了踪迹,我先到骆家镇访访骆敏,然后再想法子办高氏这几个匪徒。这个事幸巧没办紧了,不然非坏不可,真要高家又来了成名的人物,我一个如何能成呢?如若当场丧命倒不要紧,如若被获遭擒,自己百灵侠的名誉安在?心中想了半天得了主意,暗道:“我若访着骆敏,不就有了帮手了吗?难道说为他的事,请他出头也还能推辞不允吗?”想到这里,于是还了酒钱,出了酒铺一路溜溜达达直奔骆家镇而来。
再说骆敏,自从霍星明同尹成二人在府衙门寄柬留刀之后,依着尹成,就要告辞动身,可是霍星明说:“这二位若回了家,府里倘若不发生效力,高家堰夜中前来报仇,这怎么办呢?没有老太太和姑娘好办,现在又得保护内宅,又得预备众寇,我同师弟又太单,这不是束手待毙吗?我的意思请二位多住几天,听听消息然后再定行止,可不知二位心里怎么样?”陆贞一听也对,本来要救人就救到底,真要夜中有人搅闹骆家镇,他二人还真是麻烦。想罢对尹成说道:“尹贤弟你看怎么样呢?我们可以多住几天吗?”
尹成说:“那有什么呢,反正我们回去也没事。”于是二人复又住下,一晃过了三天,也没听见府里有什么动作。四个人每天也不出门,只在书房中谈话,越谈越投机,于是四个一商量,朝北磕头结为金兰之好。陆贞是大爷,霍星明是二爷,尹成是三爷,骆敏是老兄弟。于是四人重新到了上房,拜见了骆大奶奶,回到书房摆上酒席,吃酒谈心。哥四个正吃过午饭,散坐吃茶,就见老家人进来说道:“外边有个河南人,自称姓石名昆字太璞,人称十粒飞星百灵侠,要见少爷。”
骆敏一听说道:“请进来吧。三位哥哥见他不见呢?”
陆贞说:“见他何妨。”于是兄弟四人一齐迎到二门,就见老家人从外面领进一个人来,看年岁四十来岁。剑眉虎目、鼻直口方、细腰宽臂、双肩抱拢,身穿着青绸子大褂、白布袜子青缎子豆包鞋。手中提着一个长条子包袱,笑嘻嘻地跟在家人背后。
四个人虽然观看人家,可是人家也瞧见自己四个了:头一位三十多岁,青绸子大褂白袜皂鞋,圆脸膛,眉分八彩,目似春星,五尺高的身材威风凛凛。第二位也是五尺多高的身材,穿着灰绸子大褂,白袜皂鞋,三十来岁的年纪,面如白玉,两道浓眉,一双眯缝眼,一看就知道是个能言善辩之士。第三位二十多岁,面如少女,细条身材,外罩蓝绸大褂。第四个,十六七岁的年纪,头梳髻,面似桃花,一双眉斜飞入鬓,二眸子皂白分明,唇红齿白,十分的俊美,身穿蓝绸子大褂,白袜云鞋。四个人笑嘻嘻地一齐说道:“不知石侠客驾到,恕我兄弟未能远迎,当面请罪。”
石昆说道:“石昆来得鲁莽,还请众位海涵,不知哪位是骆侠客?”
骆敏说:“不才就是骆敏。此处不是谈话之所,请到里面待茶。”石昆说:“来此就要打搅。”于是五个人谦谦让让来到书房,分宾主坐下,家人献上茶来。石昆一一领教了另三位的姓名,哈哈大笑说道:“石某一日会得四侠,真是侥幸得很。”
骆敏说:“不知石侠客来到舍下有何见教?”
石爷说道:“石某有点小事,所以不揣冒昧,来到府上。”
骆敏说:“不知有何见教?”
石昆这才说道:“愚下有一点小事不明,大概阁下四位也不会瞒着。”
陆爷说:“什么事呢?”石爷就说:“我受郑知府之聘来到淮安,久闻高氏兄弟不法,因为怕给知府多得罪仇人,再说他们在此处又没有作案,所以我未加干涉。又因无人告发,所以不能名正言顺拿他治罪。没有想到前天,府衙之内有人夜中留刀寄柬,留下四位的美称。我访了好几日,才访知四位在此暂住,所以我找到府上,第一问在府衙留柬的是你四位不是;第二还有大事相求。”石昆滔滔地把话说完。
骆敏一听说道:“石侠客,你老问到这里,我们也不瞒着,那个柬儿,是我兄弟所为,因为我暗探高家堰,扎瞎了高义高智,未曾将他伤了性命。当时我因为留下姓名,所以恐怕他暗中报复,不得已是暗中寄柬请府太爷办他的罪名,不想倒惹得石侠找上门来。要按说阁下人称侠客,卧榻之下就不能容留小人驻足,我们暗中告发,阁下就应该拿他治罪。如今你老不但不想法除去高氏兄弟,反倒找上我们的门来,大概是因为我们寄柬留刀,于阁下的名誉有关。可是我们并不知道阁下在衙中驻足,如若知道,我们也不多此一举。现你老既然问到这里,我们当然承认,可是还用不用我们同到衙门去打官司呢?”
陆贞一听,暗说:“老兄弟这一套话,可真够厉害,瞧瞧石昆怎么答复吧。”
只见石昆听完了骆敏的话,不独不着急,反倒哈哈大笑,说道:“骆侠客,你先别着急,听我说说我的难处。本来人称侠客,就不能容小人同在境内驻足。但是有一条,要是在河南开封府,那可就说不定得凭着手中刀,不论如何,也要把他驱逐出境。现在的立场可就不同了,因为什么呢?我受聘来到淮安,与在开封做侠客不一样。在这里的责任,是保护知府,或是有他的朱批火票,替他拿贼。余外的事,就是民不举官不究,不能无故地给主官多得罪仇人。要按说我们做侠客的,得罪人可算不了什么,可是我们虽然不怕,知府他要不做官了呢?这样绿林人找了他去,他受得了吗?所以说现在的立场,不能同开封相比。但既然你们众位告发了,这可就不能再顾一切了,只可出头去办,但是办这种案子得有办法,如若一个办法不妥,可就给府上同知府种下仇了。我不能每年尽跟着知府,可是骆侠客,你能不能每年尽在家中蹲着哟?常言说得好,不怕贼广,就怕贼想,你一拿他,把他闹了个家产尽绝,你想他能叫你安生吗?如若我们一离身,他们就来胡搅一阵,你该怎么办呢?所以我说得有个彻底的办法才算完全。我访着你们没别的,还是请你们几位出头相助,不知众位意下如何?”
百灵侠这个人,可算是涵养的功夫纯深,不然的话就得当场决裂。你想堂堂的侠客,硬叫人家当面刻薄一顿,哪能再开口求人呢?百灵侠这个人可就不然了,天生的心思周密。因为自己既是捕头的性质,当然与侠客不同,案子办妥了更好,若办不妥呢?还得给自己同上司找站脚的地方。若不把骆敏邀出来,总算没有原告。要按高义的行为,不用原告就可以出票拿他,如果手到擒来,那就没得说了。如若拿不住跑了呢,自己带去的捕役,难免受伤殒命,这怎么向上呈报呢?无凭无据出票拿人,捕役受伤,那算官府轻举妄动,巧了就许落个依官欺人的罪名。如若把骆敏邀出来呢,第一有了原告,不怕捕役全都丧命,那算个因公殒命。拿不住跑了,那算畏罪脱逃,对上司呈报,就有根有据,要按官话说,得把骆敏传案,方算完全,但是于江湖义气上未免稍欠完善。如此一来在表面上算是邀骆敏帮忙,无形中就算有了原告,所以说侠客办事必须八面周到,既不开罪于人,又不犯江湖的规矩。
相关热词搜索:河朔七雄
下一章:第八章 众英雄大破高家堰
上一章:第六章 骆夫人美色取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