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1-08-10  作者:阿瑟·黑利  来源:阿瑟·黑利作品集  点击:

  环美航空2号航班“金色商船”号上的爆炸就发生在一瞬间,威力迅猛无比。由于飞机内部空间有限,爆炸声犹如雷霆万钧,数条火舌喷薄而出,整架飞机就像是被重锤猛击了一下似的。
  D·O·格雷罗当场死亡,因为靠近爆炸中心点,他被立刻炸了个粉碎。前一秒还是一个大活人,一眨眼的工夫,就只剩几块血淋淋的碎肉残片了。
  机身被炸开了个口子。
  格温·米恩离格雷罗最近,成了爆炸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脸部和胸口受到直接冲击。
  机身口子一开,舱内气压骤降,急速释压。在这之前,舱内气压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此刻像飓风一般迅猛无比,发出又一声巨响,从裂开的口子逃散到高空近似真空的大气中去了。一股厚厚的尘土穿过整个客舱,向机舱尾部滚去。整股气流就像一个裹挟着各种垃圾的大旋涡,夹带着大大小小的零星杂物——纸片,餐盘,酒瓶,咖啡壶,手提行李,衣物,乘客的随身物品——打着旋冲向机尾,仿佛那里正有一台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型吸尘器。连窗帘也被刮掉了。机舱内的几道门——驾驶舱、储藏室和洗手间的门——都被震坏了,从活页上脱落下来,和其他杂物一起滚向尾部。
  几名乘客不幸受伤。还有一些乘客没系好安全带,此时只能死命抓住任何能抓住的地方,免得被气流裹挟着吸入机尾的大洞。
  机舱内,每个座位上方的紧急储备箱全部自动打开。黄色的氧气面罩应声垂落,每个面罩上都有一根塑料短管,与氧气供给系统相连。
  那股气流的吸力突然弱了下来。机舱内部雾蒙蒙的,而且冷得要命。飞机发动机的噪声和狂风呼啸的声音震耳欲聋。
  弗恩·德莫雷斯特此刻还在经济舱的过道里,他本能地抓住一个椅背,站稳扶好,大声咆哮道:“赶快吸氧!”说完自己也拿下一个氧气面罩。
  德莫雷斯特接受过相关训练,懂这方面的知识,眼下的情形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可他再明白不过了:机舱内的空气现在几乎和外面一样稀薄,不足以支撑人的呼吸。如果不能立刻吸上飞机应急系统里的氧气,15秒后就会大脑缺氧,不省人事。
  就算5秒钟没有氧气,人的判断能力也会大大削弱。
  再待上5秒,缺氧造成的暂时兴奋会让很多人产生一种幻觉,觉得自己根本不需要吸氧。接着就只能逐渐失去知觉,了无牵挂了。
  那些了解释压危害的人早就一直敦促航空公司,在起飞前向乘客详细讲解氧气设备的用途和用法。他们认为,航空公司应该告知乘客:一旦面前出现氧气面罩,什么也不要问,立马抓住戴在口鼻处。如若真的发生释压,一秒都耽搁不得。如若只是虚惊一场,随后也可以把面罩摘掉,反正也没什么坏处。
  做过释压测试的飞行员都简单体验过高空缺氧的感受。在释压舱内,他们会带上氧气面罩开始签字,中途氧气面罩会被摘掉,于是字迹逐渐变得歪歪扭扭,甚至潦草难认。在他们昏迷之前,氧气面罩会重新戴到他们脸上。
  事后,飞行员简直无法相信纸上是自己的笔迹。
  可是,航空公司的管理层认为,详细的讲解会在乘客中造成恐慌,因此坚持弱化飞行须知,只做些无关痛痒的广播。于是,面带微笑的空姐——也不知是因为觉得无聊透顶还是滑稽可笑——总会漫不经心地向乘客演示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同时由另一位并未露面的空姐赶在起飞前念完千篇一律的广播词: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而且……按照政府规定,我们必须告知您这些。可出现紧急情况需要使用这些设备的事,他们却一向只字不提。
  结果就是,乘客被航空公司及其工作人员表面若无其事的样子蒙蔽了,也大大咧咧的,对那些紧急供氧设备毫不上心。(乘客以为)头顶那些储备箱和看起来都差不多的演示方法是一群偏爱制定各种规章的公务员一拍脑门硬加进来的。(无聊得要死!)显然,这些都只是那群只知腆着脸收税,花钱时却一毛不拔的公务员放的烟幕弹罢了。管它呢!
  平时在正常航班上,偶尔也会发生储备箱意外打开,氧气面罩突然垂落到乘客面前的情况。这时,大多数乘客往往只会盯着那些氧气罩面面相觑,根本没打算戴上它们。即便真的出现了紧急情况,他们的反应也差不多。此时的2号航班上,正上演着这一幕。
  看到大家的反应,弗恩·德莫雷斯特顿时火冒三丈,想起了那些他和其他飞行员过去常常大肆批判的轻描淡写的氧气面罩广播。可他没时间再大喊一声提醒乘客,也顾不上离自己仅有几步之遥的格温,也许她已经死了,也可能还一息尚存。
  现在只有一件事最重要:设法回到驾驶舱,尽力挽救这架飞机。
  德莫雷斯特深深地吸了一口氧气,计划着怎么往飞机前面走。
  经济舱的每组座位上面都有4个氧气面罩垂下来,座位上的乘客每人一个,外加一个备用面罩,方便站在过道里的人在必要时使用。德莫雷斯特抓过来戴上的就是这种备用面罩。
  但是,要想走回驾驶舱,他必须丢掉这个面罩,换上能让他行动自如的手提氧气瓶。
  他知道,再往前走一点儿,头等舱舱壁附近的一个顶层行李架上就放着两个手提氧气瓶。只要他能拿到那两个手提氧气瓶,随便哪一个都能支撑他从舱壁走回驾驶舱。
  他沿着一排排座位向前方头等舱的舱壁走去,边走边抓过沿途垂下来的备用面罩,一个接一个用过去。他看到,再往前几排的一组座位上,4个氧气面罩都被乘客用上了,三名乘客一人一个,其中一个是一位十几岁小姑娘,她手里拿着第4个面罩,把它罩在旁边一位母亲抱在膝头的小婴儿脸上。那个小姑娘临危不乱,正在教周围的人怎么做。德莫雷斯特急忙转向机舱另一侧,看见有个备用面罩还没人用,于是深吸了一口氧气,松开手中的面罩,伸手去拿没人用的那个。拿到之后,他再次深吸一口气。眼下,经济舱还有一多半才能走完呢。
  他前脚刚迈出去,突然感觉飞机猛地向右滚去,随后急速向下俯冲。
  德莫雷斯特站稳脚跟。他知道,此时此刻,自己也无能为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能取决于两点:首先要看爆炸对飞机的损害有多严重,然后就看安森·哈里斯独自掌控飞机的能力如何了。

×      ×      ×

  比起机尾,驾驶舱内对几秒钟前发生的事更是毫无防备。格温·米恩和昆赛特太太离开后,弗恩·德莫雷斯特也跟了过去,驾驶舱里只剩下安森·哈里斯和第二副驾赛伊·乔丹。他们俩对后面客舱内发生的事一无所知,直到爆炸晃动了整架飞机,随后又立即出现爆炸性释压。
  和客舱里一样,驾驶舱内顿时浮起厚厚的尘土,随着门锁活页突然断裂,舱门脱落,这股尘土立即被吸到外面,冲出去了。驾驶舱内所有未经固定的东西全都飞起来,卷入那股夹带着各色杂物、旋风似的气流里,向后面滚去。
  第二副驾的桌子下面,一个警报器立即发出阵阵警报声。前面两个座位上方的黄色警示灯也开始闪个不停。警报器响,警示灯亮,说明舱内气压已经很低,情况十分危急。
  浮尘过后,舱内出现一层薄雾。气温骤降,冷得要死。安森·哈里斯觉得耳膜肿胀,疼得厉害。
  好在此前他已经快速做出了反应——多亏了常年的训练和多年的经验。
  在晋升机长的漫漫长路上,航空公司飞行员必须狠下一番苦功,在教室和模拟飞行器里勤学苦练,反复研究和演练空中的各种情形,包括正常飞行操作和紧急遇险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们随时都能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反应。
  通常,重要的空军基地都会设有模拟飞行器,所有大型固定航线的航空公司也会配备。
  从外观上看,模拟飞行器就像是一架被砍掉机身的飞机,只剩一个机头。进去一看,里面各种设备和真正的驾驶舱并无二致。
  飞行员在模拟器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为的就是模拟飞机长途飞行时的情况。等舱门一关,一切都像是真的,甚至还能感受到飞机的震动,听见四周的噪声,各种飞行途中的物理效果十分逼真。其他条件和实际情况也没什么分别。驾驶员面前的玻璃前方有一块屏幕,上面会投射出机场和跑道的影像,通过放大或缩小来模拟飞机起飞和着陆时的情形。模拟飞行器和真正驾驶舱的唯一区别就是,模拟飞行器永远不会离开地面。
  模拟器内的飞行员会和附近一间管制室里的管制员通话,就像他们在空中通过无线电对话一样。管制室内,训练有素的操作员也会模拟空中交通管制的各种程序和其他飞行条件。操作员还可以不打招呼,即兴为飞行员加入各种不利的飞行条件。比如,多个发动机失灵、飞机失火、恶劣的天气、电力和燃料问题、爆炸性释压、仪表失灵等各种险情。甚至还可以模拟坠机,有时还会反过来利用飞行模拟器推导空难发生的原因。
  操作员偶尔会把好几种紧急情况叠加起来,训练飞行员的反应。事后,飞行员往往累得筋疲力尽,浑身湿透。大多数飞行员都经历过这种考核,没能通过的个别人也会被记录在案,参加重考,而且还要受到仔细观察。这种模拟训练一年之内会陆续进行多次,贯穿飞行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直至退休。
  结果就是:险情真正来临之时,航空公司的飞行员非常清楚该做什么,而且会果断采取行动,不会犹豫不决,浪费宝贵时间。搭乘固定航班出行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安全的交通方式,这一点功不可没。也正因为如此,安森·哈里斯才能条件反射一般,迅速行动,挽救2号航班。
  在应对爆炸性释压的训练中有一条铁律:机组人员必须先照顾好自己。弗恩·德莫雷斯特照办了,安森·哈里斯和赛伊·乔丹也不例外。
  他们必须马上吸氧,甚至要先于乘客吸上氧气。只有率先保证头脑清醒,才有可能避免决策失误。
  每个飞行员的座位后面都挂着一个方便快速使用的氧气面罩,样子很像棒球接球手戴的面具。哈里斯以前已经演练过无数次了,他迅速摘下头上的无线电耳机,把手伸到背后去抓那个面罩。使劲一拽,夹子应声而断,他赶忙把面罩戴上。面罩不仅跟飞机里的供氧系统相连,里面还有一个麦克风。现在,他的耳机已经摘掉了,为了继续收听,哈里斯换了一个旋钮,打开头顶的一个扬声器。
  在他身后的赛伊·乔丹也反应敏捷,做了同样的动作。
  安森·哈里斯继续像条件反射一样,开始照顾机上的乘客。通常情况下,一旦气压出现异常,舱内的供氧系统就会自动打开,但为了以防万一,飞行员的上方还有一个超控开关。只要这个开关一开,乘客的面罩就会自动落下,氧气也会输送过去。哈里斯扭开开关。
  他把右手放在油门杆上,把4个油门杆全部向后拉。飞机的速度慢了下来。
  还得再让它飞慢些。
  油门杆左侧是一个减速板手柄。哈里斯把它朝自己这边拉到底。沿两侧机翼上表面排列的减速板升起,增大阻力,进一步降低飞行速度。
  赛伊·乔丹把响个不停的警报器关掉。
  到目前为止,所有程序都是自动进行的。现在,驾驶员做决定的时刻到了。
  飞机必须往下找到一个更安全的高度继续飞行,这一点至关重要。飞机此刻的飞行高度是28000英尺,必须下降3.5英里左右,那里的空气密度相对较高。这样,即便没了氧气供给,乘客和机组人员也能正常呼吸,保住性命。
  哈里斯要做的决定是——慢慢下降,还是高速俯冲?
  放在一两年前,按照规定,飞行员在飞机爆炸性释压时应该立即俯冲。很不幸的是,这条规定造成了至少一起飞机解体事故,慢速下降则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有了前车之鉴,如今的飞行员都知道:应该先检查机体有无受损。如果受损严重,俯冲可能会雪上加霜,这时就应该选择慢慢下降。
  但这种做法也存在风险。在安森·哈里斯看来,危险显而易见。
  毫无疑问,2号航班的机体已经受损。突如其来的释压就是证明,而且刚才的大爆炸虽然就发生在不到一分钟前,但可能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如果有德莫雷斯特在,哈里斯还可以派赛伊·乔丹去机尾看看受损情况到底有多严重,但此刻他不在,乔丹必须留下来。
  可是,无论机体受损有多严重,还有一个因素也许更不容忽视。飞机外的气温是零下50摄氏度。哈里斯感觉四周寒冷无比,人都快要冻僵了,所以舱内的温度现在一定跟舱外差不多。在这种极冷的气温下,没有御寒的衣服,谁也活不了几分钟。
  两害相权,哪个更轻?慢速下降,肯定会被冻死;快速俯冲,兴许还有生还的可能。
  哈里斯立即做出了决定,到底正确与否只有事后才能断定。他用内部通话机对赛伊·乔丹喊道:“提醒空中交通管制!我们要俯冲了!”
  与此同时,哈里斯驾驶飞机猛地向右倾斜转弯,放下起落架。俯冲前倾斜转弯有两个作用:第一,此刻在座位上没有系好安全带或站立的乘客或空乘人员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留在原地,保持不动;直接俯冲则会把这些人全部抛向天花板。第二,转弯可以让2号航班离开他们之前使用的航路,但愿能避开下面的其他航班。
  把起落架放下来可以进一步降低前进速度,使俯冲角度更大。
  哈里斯听到头顶的扬声器里传来赛伊·乔丹痛苦的呼叫声:“求救,求救。我是环美2号。爆炸性释压。飞机正在俯冲,俯冲。”
  哈里斯把驾驶杆使劲往前推,扭头大喊:“要一万!”
  赛伊·乔丹补充道:“请求降到一万英尺。”
  安森·哈里斯把一个雷达应答器的开关拨到77,相当于在雷达上发送SOS求救信号。此刻,地面上的所有雷达监视屏上都会出现一个两朵花似的信号,一朵代表飞机遇险,一朵表明飞机的身份信息。
  他们继续快速下降,高度计像发条断掉的时钟一样开始倒转……指针扫过26000英尺……24000……23000……升降速度表显示每分钟下降8000英尺……就在这时,头顶的扬声器里传来多伦多航路管制中心的呼叫声:“下方所有航路无其他飞机。方便时请告知飞行意图。我们等着。”……哈里斯已经慢慢地转完了弯,现在正紧急下降……没时间顾及冷不冷的问题了,只要他们降得够快,就还有一线生机——前提是飞机不能散架……哈里斯感觉方向舵和升降舵都出了些问题。方向舵一动不动,安定面配平也没有反应……21000英尺……20000……19000……从操纵杆上可以感觉到,刚才的爆炸一定伤到了机尾。至于有多严重,等他在不到一分钟内结束紧急下降之后就知道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就要来了。任何关键位置出了问题,他们都会一直往下掉……哈里斯当然希望右座能有人帮他一把,可赛伊·乔丹已经来不及坐过去了。何况,他在第二副驾的位置上也有事要做——关闭进气活门,尽量保持座舱增压,密切注意燃油系统是否受损,有无出现失火警报……18000英尺……17000英尺……哈里斯决定,降到14000英尺后,他就可以开始结束紧急下降了,但愿能停在10000英尺的高度……到15000英尺了……14000英尺……就是现在!
  操纵杆很紧,但还管用……哈里斯使劲把驾驶杆往回拉。俯冲慢慢平缓起来,多个控制面板保持不动,飞机逐渐停止下降……12000英尺……飞机现在下降得更慢了……11000英尺……10500……10000!
  拉平了!到目前为止,飞机还没散架。这个高度的空气足以供人自由呼吸,维持生命,不需要额外输送氧气了。舱外温度显示器的读数是零下5摄氏度,比冰点还低5摄氏度。舱内依然很冷,但不会像高空那样能把人冻死了。
  从开始到结束,整个俯冲用时两分半钟。
  头顶的扬声器又响了。“环美2号,这里是多伦多中心。你们怎么样?”
  赛伊·乔丹立即回话。安森·哈里斯插了进来:“在10000英尺拉平,正返回航向270。爆炸导致机身结构受损,程度未知。请提供多伦多、底特律以及林肯国际航空港的气象和跑道信息。”哈里斯脑中立即浮现出几个能承载波音707飞机并且具备特殊着陆要求的大型机场。
  弗恩·德莫雷斯特正跨过外面的杂物和坏掉的驾驶舱门,跌跌撞撞地走进来,他赶忙坐回右侧的座位上。
  “你可算回来了。”哈里斯道。
  “飞机还能控制住吗?”
  哈里斯点点头。“只要机尾没断,咱们就还算走运。”他对弗恩说,方向舵和安定面配平好像不太管用了。“有人在后面放烟花爆竹了?”
  “差不多吧。弄了一个大口子。我没停下来细看。”
  两人嘴上看似云淡风轻,其实心里都知道事态严重。哈里斯还在稳定飞机,寻找平稳的高度和航路。他贴心地说:“你原来的计划挺好的,弗恩。可以成功的。”
  “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德莫雷斯特转向第二副驾,“你现在就去经济舱,看看受损情况,用内部电话向我报告。然后,尽力安抚乘客,我们必须查清楚有多少人受伤,伤势有多严重。”把这些全都交代完之后,他才痛苦地想起一件事来,“然后,看看格温怎么样了。”
  安森·哈里斯要的那些机场报告此刻正从多伦多中心传来:多伦多航空港依然关闭,所有跑道均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底特律大都会航空港所有跑道全部对正常航班关闭。不过如果需要紧急进近和着陆,可以用除雪机清出3L号跑道。跑道上的积雪深约5到6英寸,下面结了冰。底特律能见度为600英尺,有阵雪。林肯国际所有跑道都除过雪,可以使用;30号跑道因为被堵暂时关闭。林肯国际能见度为一英里,风向西北,风速30节,有阵风。
  安森·哈里斯对德莫雷斯特说:“我不打算放油。”
  德莫雷斯特明白哈里斯的考虑,点头同意。即便他们能控制住飞机,着陆时也必然十分棘手,而且肯定是重着陆,因为他们原本要飞罗马的,机载燃油量极大。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把多余的燃油放掉可能会招致更大的危险。机尾因为爆炸受损,可能已经造成了电线短路或金属摩擦,现在可能正闪着火花。如果在飞行途中放油,只要遇到半点儿火星,整架飞机会被瞬间点燃,所有人都在劫难逃。两位机长都做出了明智的决定:还是避开着火的危险,忍受重着陆的惩罚吧。
  这一决定还意味着,虽然底特律是离他们最近的大型机场,但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选择在底特律机场着陆的。因为飞机载重很大,他们只能迅速着陆,充分利用每一寸跑道和所有制动力。他们需要底特律大都会机场最长的跑道,也就是3L号跑道,可这条跑道的积雪下结了冰,这一切组合在一起,绝对是最不利的着陆条件。
  此外,他们已经发觉方向舵和安定面配平出毛病了,但严重与否还不清楚,所以无论2号航班在哪里着陆,他们对掌控飞机有几分把握还是一个未知数。
  论着陆,选择林肯国际航空港绝对是最安全的,但至少还要一个小时才能飞到林肯国际。他们目前的速度是250节,比在高空的飞行速度慢多了,而且为了避免机体受到进一步损害,安森·哈里斯还在减速。不幸的是,就连这样他们还是在劫难逃。因为他们目前是在10000英尺的低空飞行,暴风雪造成的各种抖振和湍流包裹着他们,不像之前那样,全在飞机下面很远的地方。
  关键是,他们还能在空中再撑一个小时吗?
  虽然发生了这么多事,可从机尾爆炸并出现爆炸性释压到现在,时间才刚刚过去不到5分钟。
  航路管制又问话了:“环美航空2号,请报告飞行意图。”
  弗恩·德莫雷斯特回复管制员,要求直线航向底特律,受损情况正在查看,至于到底选择在底特律大都会还是其他机场着陆,几分钟后他再告知管制中心。
  “明白,环美2号。底特律反馈说,他们正在撤离3L号跑道上的除雪车,在没有接到其他通知前,一定会做好接受紧急着陆的准备。”
  内部电话响了,德莫雷斯特接过来。是赛伊·乔丹从机尾打来的,四周狂风呼啸,他只好对着电话大喊,免得电话那头听不见。“机长,这后面破了一个大洞,约6英尺宽,就在后舱门后面。厨房和洗手间附近几乎全炸烂了。但据我观察,还没有散架的迹象。方向舵的助力器不知给吹到哪儿去了,但控制电缆好像没出什么问题。”
  “那些控制面板呢?你能看见什么吗?”
  “飞机蒙皮好像鼓到安定面里去了,所以安定面才卡住了。除了这个,就只能看见表面的一些小洞和较深的凹陷,估计是那些被反弹的碎片砸出来的。不过没有造成任何部件松动,至少看上去是没有。我估计爆炸的冲击大部分都是朝两侧去的。”
  这个结果是D·O·格雷罗没有想到的。他从一开始就打错了算盘,最终的爆炸也未能如他所愿。
  他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不知道,密封增压的机舱一旦被炸开,爆炸产生的冲力大多都将被吸到舱外,最终消失不见。他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他不知道现代喷气式飞机造得有多结实。喷气式客机的结构系统和机械系统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单个系统失灵或受损并不会毁掉整架飞机。除非有人蓄意或碰巧在飞机特别容易受损的部位引爆了炸弹,否则一颗炸弹的威力还不足以毁掉全局。可格雷罗根本没有考虑这些。
  德莫雷斯特问赛伊·乔丹:“我们还能在空中坚持一个小时吗?”
  “我觉得飞机可以。乘客撑不撑得住就不好说了。”
  “受伤的有多少?”
  “现在还说不清。我按你说的,先检查了机体结构的受损情况。乘客那边的情况恐怕不太乐观。”
  德莫雷斯特命令道:“你先留在客舱吧,看有什么需要。尽力帮忙。”他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可又害怕听到答案,片刻犹豫之后,他还是开口问道:“你看见格温了吗?”他到现在也不知道,格温到底有没有被爆炸最初造成的气流吸到外面去。以前在别人身上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靠近爆炸性释压现场又没有任何防护的乘务员也无法幸免。即便格温没有被吸出去,炸弹引爆时她毕竟是离得最近的人。
  赛伊·乔丹回答:“格温在这里,不过情况不太好。我们已经叫来了三名医生,正在救治她和其他人。等有情况了我再跟你们报告。”
  弗恩·德莫雷斯特放下内线对讲电话。虽然刚才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也听到了答案,他还是尽力让自己从私人感情中抽离出来,避免沉浸其中。这些事可以稍后再说。眼下最重要的是做出专业的决定,确保飞机的安全和完整。他把第二副驾报告的主要内容说给安森·哈里斯听。
  哈里斯开始思索,权衡各种因素。弗恩·德莫雷斯特还没有表现出要接管指挥权的样子,显然到目前为止,哈里斯的所有决定他都赞同,否则他早就出言反对了。现在,德莫雷斯特似乎把在哪里着陆的决定权也交给了哈里斯。
  即便是在这种危急时刻,德莫雷斯特机长依然恪尽职守,严格遵守航线检查机长的职责要求。
  “我们去林肯吧。”哈里斯说。确保飞机安全是最重要的,无论客舱内的条件有多么糟糕,还是希望大多数人都能挺过去。
  德莫雷斯特点头同意,开始通知多伦多塔台他们的这一决定。再过几分钟,他们就要由克利夫兰管制中心接管了。德莫雷斯特依然要求底特律大都会机场继续做好接机准备,以免飞行计划临时有变,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他还要求马上通知林肯国际,2号航班准备直线紧急进近。
  “收到,环美2号。我们正在通知底特律和林肯国际。”随后,他们改变了航路。现在他们快到美国和加拿大边境附近的休伦湖西岸了。
  两位飞行员都知道,地面上的注意力现在全都集中在2号航班身上。相邻的各个空中航路管制中心的管制员及其主管一定在紧锣密鼓地工作,移开2号航班所经之路上的其他飞机,前方的所有区域都收到了他们准备进近的通知,航路都被清出来了。他们的任何请求都会优先得到满足。
  飞过美加边境线时,多伦多中心在无线电里说了句“晚安,好运”,结束了他们的最后一次通话。
  随后,克利夫兰的航路管制中心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驾驶舱的舱门早已没了踪影。德莫雷斯特透过门洞朝身后的客舱望去,有几个人影在走动,但他看得并不真切,因为门被吸走后,赛伊·乔丹立即调暗了头等舱内的灯光,以免灯光反射的照影影响驾驶舱内的工作。看来很多乘客都被领到了前面,说明后面肯定有人指挥——很可能是赛伊·乔丹,他随时都会再次拿起对讲电话报告进展。四周依然冷得刺骨,驾驶舱尚且如此,后面的客舱怕是更冷。德莫雷斯特再次想起了格温,心中一阵酸楚。他赶忙把格温从脑海中赶走,集中精神准备应对接下来的事。
  虽然他们决定再冒险飞一个小时不过是几分钟前的事,但眼下是时候开始规划在林肯国际进近和着陆的相关事宜了。哈里斯继续负责驾驶飞机,弗恩·德莫雷斯特挑出几张进近和跑道图,在膝盖上摊开。
  林肯国际是两位机长的大本营,他们对林肯航空港以及跑道和周边的情况了如指掌。但是,出于多年训练的习惯,也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要补充核实一下记忆中的信息。
  图表上的内容确认了他已经掌握的那些信息。
  因为他们肯定是大重量高速着陆,所以必须使用最长的跑道。再加上方向舵可能出了些问题,跑道还得是最宽的。此外,他们一定得顶风着陆才行,林肯国际的气象预报上说:风向西北,风速30节,有阵风。30号跑道符合所有要求。
  “我们需要30号跑道。”德莫雷斯特说。
  哈里斯指出来:“最新的报告上说那条跑道被堵,暂时关闭了。”
  “我听见了,”德莫雷斯特生气地嘟囔道,“该死的跑道,已经堵了好几个小时了,都怪那架陷进去的墨航客机。”他把一张林肯航空港的进近图折叠起来,夹在他的驾驶杆上,气冲冲地喊道:“管它什么堵塞!我们再给他们50分钟,把那家伙移开。”
  德莫雷斯特按下送话键准备通知航路管制,脸色苍白、浑身发抖的第二副驾赛伊·乔丹回到了驾驶舱内。

相关热词搜索:航空港

下一章:11

上一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