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2021-08-03 作者:阿瑟·黑利 来源:阿瑟·黑利作品集 点击:
凛冽刺骨的狂风扫过机场,风力丝毫没有减弱,裹挟着大雪四处乱飞。
梅尔·贝克斯菲尔德坐在车里,打了一个寒战。离开30号跑道还有那架墨航客机后,他朝正在清理的17L跑道开去。他不知道这个寒战是因为外面太冷呢,还是因为几分钟前他觉察到了麻烦,再加上脚部的旧伤一直隐隐作痛,唤醒了他之前的记忆。
脚伤是他16年前在朝鲜海岸落下的,那时的他还是一名海军飞行员,驾驶飞机从“埃塞克斯”号航母上起飞执行战斗任务。直到现在他还记得清清楚楚,出事前的12个小时,他一直有种不祥的预感。不是害怕(他跟大家一样,早就习惯了),而是一种强烈的感觉,好像命中注定最终会有什么坏事落到他头上。第二天,在跟一架米格–15混战时,梅尔的海军F9F–5被击中,向海中坠落。
他在海上成功迫降,虽然没有受伤,但左脚被一个失灵的方向舵脚蹬卡住了。那架F9F–5沉得很快,就跟一块砖头掉进海里差不多。梅尔用救生包里的猎刀拼命冲他的脚和脚蹬乱砍一通,终于在水下把脚抽了出来。他忍着剧痛浮出水面,总算捡回了半条命。
获救时,他已经在海上漂了8个小时,人早已昏迷不醒。事后,他才知道自己把脚踝前面的韧带砍断了,所以左脚跟腿几乎成了一条直线。
海军军医对他做了及时治疗,但梅尔的飞行员生涯也就此结束。那种疼痛时不时还会复发,让他坚信多年前他的那个预感真的很准。后来又经历过很多事,都证明他那种不祥的预感一直很准。现在,那种预感又来了。
梅尔小心翼翼地开着车,在可视范围受限的黑夜尽力不迷失方向,快开到17L号跑道了。这就是之前塔台值班主任提到的那条跑道,天气预报说风向马上就会变,届时空中交管就准备启用这条跑道。此刻,在机场上,可供使用的跑道有两条:17R号跑道以及25号跑道。
林肯国际航空港总共有5条跑道。三天三夜以来,这5条跑道是航空港抗雪大战的前沿阵地。
5条跑道中最长最宽的是30号跑道,现在却被那架墨航飞机堵住了。(如果风向改变,飞机从相反的方向过来,那它就是12号跑道。这些数字代表的是跑道的磁方位角,即300度和120度。)30号跑道全长约2英里,和一个小街区差不多宽,航空港有个笑话说,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站在30号跑道这头是看不到那头的。
另外4条跑道比它短半英里左右,而且也窄一些。
从一开始降雪到现在,除雪队员一直在给这些几英里长的跑道铲雪、扬雪、扫雪、铺沙。使用的机械化除雪设备都是价值好几百万美元的柴油机,一直轰隆隆响个不停,只在加油或者换班的时候才休息几分钟。乘客是无法近距离观察到这些工作的,因为没有哪架飞机会使用刚刚清理完的跑道,一定要等到跑道表面检验合格,宣布安全之后才可以。检验标准非常严格——对客机来说,融雪厚度不能超过半英寸,细雪粉末不能超过3英寸。超过这个标准,雪就有可能被吸进飞机发动机,造成安全隐患。
梅尔心想:多可惜啊,乘客无法一睹跑道除雪队的风采。那场面非常壮观,让人热血沸腾。就说现在,虽然大雪纷飞漆黑一片,而且他是从后面靠近那些设备的,但所看到的景象还是让他震撼不已。巨大的雪柱向跑道右侧空地倾泻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150英尺[1]的弧线。车头的照明灯给这些弧线镶了两道亮边,还有约20台来回转动的探照灯(车队的每台车顶上都有一个)为其增光添彩,雪柱被照得闪闪发光。
航空港员工把整个除雪车队叫作“康加舞”车队。
车队有头有尾,还有躯干,再加上随行车队,全都在跑道上有序前行,就像是一场步伐精准的康加舞表演。在队首带路的,是航空港维修处的一位高级组长,开着一辆亮黄色的航空港车,车队的其他车辆也都是这个颜色。在队首的车辆要负责把握整个康加舞车队的行进速度,通常很快。他有两台无线电,一直与雪天管制桌和交通管制保持联系。他还可以利用灯光系统给后面的司机发送信号:绿色是“加快速度”,黄色是“保持现速”,红色是“放慢速度”,一闪一闪的红色是“停下来”。他必须熟记航空港的详细地图,准确判断自己身在何处,即便是在今晚这样一片漆黑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领队后面是车队的头号铲雪车,地位好比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今晚是一辆大型奥什科什,前面有一个大的主叶片,旁边还有一个翼型叶片。头号铲雪车后面靠右是二号铲雪车。头号铲雪车会把雪推向右侧,由二号车接过来,外加二号车本身推出来的雪,把它们一并推到更远的地方。
紧接着是一辆扬雪车,马力足有600匹,它和前面两辆铲雪车形成一个梯队,轰隆隆地前进。一辆扬雪车价值约6万美元,好比除雪车中的凯迪拉克。它有强大的吹雪器,会把前两辆铲雪车铲到一边的雪堆吸进去,形成弧状巨型雪柱,将其抛向跑道之外。
第二个梯队更靠右一些,也是由两台铲雪车和一辆扬雪车组成的。
这些铲雪车和扬雪车后面,是平土机,5辆并排,一起向前推进。车下面的叶片会把前面铲雪车遗漏的雪堆铲干净。平土机还有多个不停转动的刷子,每个都有16英尺宽,各配一个柴油发动机。这些刷子就像巨型的扫院笤帚一样,会把跑道表面强力清扫一遍。
再往后是铺沙车。前面的11辆车清扫过后,三辆前轮驱动的重型大卡车会在跑道上均匀地撒上一层沙子。每辆车都载有盛沙漏斗,每个漏斗能装14立方码(约10立方米)的沙子。铺沙子也是有讲究的。航空港外的其他地方,无论是公共道路还是其他场所,除雪时都会在沙子里掺上盐,防止结冰。但机场绝对不能这么做。盐会腐蚀金属,缩短其寿命,飞机可比汽车贵多了。
排在康加舞车队末尾的,是被称为“尾部查理”的副组长,他会坐在另一辆车里,确保整个车队队形完整,没有车掉队。他会通过无线电与领头的车保持联系,因为在纷飞的大雪和一片漆黑之中,通常是看不到队首的车的。
殿后的是随行车队,包括一台备用铲雪车,万一前面的铲雪车坏了可以换下来;一辆满载机械师的特种车;几辆加油车(可以加柴油和汽油);还有一辆供应咖啡和甜甜圈的货车,可以通过无线电约好时间让它把食物送来。
梅尔在随行车队附近加速,把车开到副组长那辆车旁。大家发现他来了,只听领头的人在无线电里通知:“贝克斯菲尔德先生刚刚加入我们啦。”
车队行进速度很快,往常都是每小时25英里,现在却达到了每小时40英里。也许是因为预报风向会变,跑道必须尽快打通,所以领头的人加快了速度。
梅尔把无线电调到空中交通管制的地面频率,听到领头队长在呼叫塔台:“17L跑道,正在靠近与25号跑道相连的联络道。请求清理联络道。”
25号跑道是条开放跑道,现在正在使用。
“地面管制呼叫车队队长,先在联络道等待,我们有两架航班正在最后进港。你们不要,重申一遍,不要越过联络道。收到请回复。”
塔台的语气中带着歉意。因为他们知道,让正在行进的康加舞车队停下来待会儿再重新启动有多困难。但是,进港的两架航班无疑已经开始艰难地程序下降,马上就要着陆了,一架紧跟着另一架。除非情况特别紧急,否则没有理由在今晚这种天气让它们复飞。
梅尔前面的车亮起了红灯,一闪一闪的,命令康加舞车队减速停下。
副组长是一个开朗的年轻黑人,他从车上跳下来走到梅尔的车旁边。车门一开,风猛灌进来,但只能感到寒气逼人,却听不到狂风呼啸,因为全都湮没在四周柴油机引擎空转的轰鸣声中了。
那位副组长把嘴凑到梅尔耳边:“我说,贝先生,要不要加入我们车队啊?可以派一个小伙子开你的车。”
梅尔咧嘴笑了。航空港的人都知道,他一有空就喜欢开这些重型机械设备,时不时操作几下。为什么不呢?他也有些心动。他来这里检查除雪情况是因为弗恩·德莫雷斯特航空公司雪天委员会的那份批评报告。显然,报告有失公允,一切都运转良好啊。但也许他得再靠近一点儿,找个看得更清楚的位置再多观察几分钟。
他点头答应,喊道:“好啊,我去开第二辆扬雪车。”
“好嘞,先生!”
那位副组长手里提着一个探照灯,顶风前行。他走在梅尔前面,经过那些现在已经停着不动的铺沙车和平土机。梅尔注意到,刚刚清理过的跑道已经开始盖上一层新的降雪。后面,有个身影从一辆特种车上下来,飞快地奔向梅尔的车。
“最好快点儿,贝先生,我们只停一小会儿。”那个年轻黑人把灯照向扬雪车的驾驶舱,停着没动,照着路让梅尔爬上去。高高的车上面,扬雪车司机把车门打开,让梅尔钻进去。上车的时候,梅尔那只受伤的脚疼极了,却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息。前面闪烁的红灯已经变成了绿色,两架进港的飞机估计现在已经着陆,经过了联络道,康加舞车队必须赶在下一架飞机着陆前迅速通过联络道,也许只剩一两分钟了。梅尔看了一眼后面,只见那个副组长快步跑回他的那辆“尾部查理”。
扬雪车已经开动了,低吼着慢慢加速。司机侧过头看了一眼,梅尔滑进其中一个柔软的座椅中。
“嗨,贝克斯菲尔德先生。”
“怎么样啊,威尔?”梅尔认出他来,平时他在航空港负责工资结算。
“挺好的。先生。稍微有点儿累。”
司机小心地跟在第三和第四辆铲雪车后面,刚好能看到前面的车灯。扬雪车的巨型螺旋叶片在大口吞食雪堆,把雪塞进扬雪机里。空中再次划出一道连绵不断的白色弧线,跑道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驾驶室跟舰船上的船桥很像。司机轻轻地握着主驾驶盘,就像一个舵手。各种表盘和操纵杆在黑暗中发着光,轻触即可操作控制。高速摆动的环形雨刷跟船上的一样,在挡风玻璃上已经发硬的积雪中为驾驶员开辟出两片清晰的视野区。
“估计大家都累得够呛,”梅尔说,“我只能说,不会一直这样下去的。”
他看着车速指针从25爬升至30,又从30升到35。梅尔在座位上扭过身子,观察外面的情况。他所在的位置是康加舞车队的正中央,从这里可以看到其他车辆的灯光轮廓。队形非常完美,他暗暗称赞不已。
放在几年前,若是遇上今晚这样的大雪,航空港可能就完全封闭了。现在,航空港无须封闭,主要是因为地面设施在除雪方面跟上了空中发展的速度。但是,其他方面又有多少能跟这方面一样呢?梅尔难过地想:太少了。
“哦,其实,”司机说,“平时老按计算器,偶尔换换工作也挺好,而且这种情况持续得越久,到最后拿的加班费就越多。”他碰了碰某根控制杆,使驾驶舱向前倾斜,以便检查那些螺旋叶片。他又操纵另一根控制杆,调整了叶片的角度,然后再把驾驶舱放回水平位置。“我本来不需要做这个的,你也知道,贝克斯菲尔德先生,我可是主动申请来的。因为我其实挺喜欢在外面干这个的。有种……”他停顿了一下,“我也说不清。”
梅尔替他说道:“接触大自然的感觉?”
“差不多。”司机大声笑起来,“也许我看见雪就开心。”
“算了吧,威尔,我可不觉得你会开心。”梅尔把身子转过来,面朝康加舞车队行进的正前方。这里有种大自然的魅力。说得更准确些,身处机场的空旷孤寂之中,一种亲近航空航天的感觉油然而生,因为真正的航空航天,简单来说就是人与各种自然要素的对抗。在航站楼和航空公司办公大楼里待久了,就会丧失这种亲近感,因为那些不相干的杂事会让人头脑混沌。梅尔心想,也许所有航空管理人员都该时不时地来跑道尽头站一站,感受拂过脸颊的那股清风。这有助于剔除那些细枝末节,抓住本真,甚至还能给大脑通风换气。
过去有段时间,每每遇到问题需要思考,梅尔就会走出来,到机场上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分析问题。最近这些天,他常会来机场上思考问题,猜测航空港和自己的未来。他没想到今晚也会这样,但此刻自己已经在思考这些问题了。
[1]1英尺=0.304 8米。——编者注
梅尔·贝克斯菲尔德坐在车里,打了一个寒战。离开30号跑道还有那架墨航客机后,他朝正在清理的17L跑道开去。他不知道这个寒战是因为外面太冷呢,还是因为几分钟前他觉察到了麻烦,再加上脚部的旧伤一直隐隐作痛,唤醒了他之前的记忆。
脚伤是他16年前在朝鲜海岸落下的,那时的他还是一名海军飞行员,驾驶飞机从“埃塞克斯”号航母上起飞执行战斗任务。直到现在他还记得清清楚楚,出事前的12个小时,他一直有种不祥的预感。不是害怕(他跟大家一样,早就习惯了),而是一种强烈的感觉,好像命中注定最终会有什么坏事落到他头上。第二天,在跟一架米格–15混战时,梅尔的海军F9F–5被击中,向海中坠落。
他在海上成功迫降,虽然没有受伤,但左脚被一个失灵的方向舵脚蹬卡住了。那架F9F–5沉得很快,就跟一块砖头掉进海里差不多。梅尔用救生包里的猎刀拼命冲他的脚和脚蹬乱砍一通,终于在水下把脚抽了出来。他忍着剧痛浮出水面,总算捡回了半条命。
获救时,他已经在海上漂了8个小时,人早已昏迷不醒。事后,他才知道自己把脚踝前面的韧带砍断了,所以左脚跟腿几乎成了一条直线。
海军军医对他做了及时治疗,但梅尔的飞行员生涯也就此结束。那种疼痛时不时还会复发,让他坚信多年前他的那个预感真的很准。后来又经历过很多事,都证明他那种不祥的预感一直很准。现在,那种预感又来了。
梅尔小心翼翼地开着车,在可视范围受限的黑夜尽力不迷失方向,快开到17L号跑道了。这就是之前塔台值班主任提到的那条跑道,天气预报说风向马上就会变,届时空中交管就准备启用这条跑道。此刻,在机场上,可供使用的跑道有两条:17R号跑道以及25号跑道。
林肯国际航空港总共有5条跑道。三天三夜以来,这5条跑道是航空港抗雪大战的前沿阵地。
5条跑道中最长最宽的是30号跑道,现在却被那架墨航飞机堵住了。(如果风向改变,飞机从相反的方向过来,那它就是12号跑道。这些数字代表的是跑道的磁方位角,即300度和120度。)30号跑道全长约2英里,和一个小街区差不多宽,航空港有个笑话说,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站在30号跑道这头是看不到那头的。
另外4条跑道比它短半英里左右,而且也窄一些。
从一开始降雪到现在,除雪队员一直在给这些几英里长的跑道铲雪、扬雪、扫雪、铺沙。使用的机械化除雪设备都是价值好几百万美元的柴油机,一直轰隆隆响个不停,只在加油或者换班的时候才休息几分钟。乘客是无法近距离观察到这些工作的,因为没有哪架飞机会使用刚刚清理完的跑道,一定要等到跑道表面检验合格,宣布安全之后才可以。检验标准非常严格——对客机来说,融雪厚度不能超过半英寸,细雪粉末不能超过3英寸。超过这个标准,雪就有可能被吸进飞机发动机,造成安全隐患。
梅尔心想:多可惜啊,乘客无法一睹跑道除雪队的风采。那场面非常壮观,让人热血沸腾。就说现在,虽然大雪纷飞漆黑一片,而且他是从后面靠近那些设备的,但所看到的景象还是让他震撼不已。巨大的雪柱向跑道右侧空地倾泻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150英尺[1]的弧线。车头的照明灯给这些弧线镶了两道亮边,还有约20台来回转动的探照灯(车队的每台车顶上都有一个)为其增光添彩,雪柱被照得闪闪发光。
航空港员工把整个除雪车队叫作“康加舞”车队。
车队有头有尾,还有躯干,再加上随行车队,全都在跑道上有序前行,就像是一场步伐精准的康加舞表演。在队首带路的,是航空港维修处的一位高级组长,开着一辆亮黄色的航空港车,车队的其他车辆也都是这个颜色。在队首的车辆要负责把握整个康加舞车队的行进速度,通常很快。他有两台无线电,一直与雪天管制桌和交通管制保持联系。他还可以利用灯光系统给后面的司机发送信号:绿色是“加快速度”,黄色是“保持现速”,红色是“放慢速度”,一闪一闪的红色是“停下来”。他必须熟记航空港的详细地图,准确判断自己身在何处,即便是在今晚这样一片漆黑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领队后面是车队的头号铲雪车,地位好比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今晚是一辆大型奥什科什,前面有一个大的主叶片,旁边还有一个翼型叶片。头号铲雪车后面靠右是二号铲雪车。头号铲雪车会把雪推向右侧,由二号车接过来,外加二号车本身推出来的雪,把它们一并推到更远的地方。
紧接着是一辆扬雪车,马力足有600匹,它和前面两辆铲雪车形成一个梯队,轰隆隆地前进。一辆扬雪车价值约6万美元,好比除雪车中的凯迪拉克。它有强大的吹雪器,会把前两辆铲雪车铲到一边的雪堆吸进去,形成弧状巨型雪柱,将其抛向跑道之外。
第二个梯队更靠右一些,也是由两台铲雪车和一辆扬雪车组成的。
这些铲雪车和扬雪车后面,是平土机,5辆并排,一起向前推进。车下面的叶片会把前面铲雪车遗漏的雪堆铲干净。平土机还有多个不停转动的刷子,每个都有16英尺宽,各配一个柴油发动机。这些刷子就像巨型的扫院笤帚一样,会把跑道表面强力清扫一遍。
再往后是铺沙车。前面的11辆车清扫过后,三辆前轮驱动的重型大卡车会在跑道上均匀地撒上一层沙子。每辆车都载有盛沙漏斗,每个漏斗能装14立方码(约10立方米)的沙子。铺沙子也是有讲究的。航空港外的其他地方,无论是公共道路还是其他场所,除雪时都会在沙子里掺上盐,防止结冰。但机场绝对不能这么做。盐会腐蚀金属,缩短其寿命,飞机可比汽车贵多了。
排在康加舞车队末尾的,是被称为“尾部查理”的副组长,他会坐在另一辆车里,确保整个车队队形完整,没有车掉队。他会通过无线电与领头的车保持联系,因为在纷飞的大雪和一片漆黑之中,通常是看不到队首的车的。
殿后的是随行车队,包括一台备用铲雪车,万一前面的铲雪车坏了可以换下来;一辆满载机械师的特种车;几辆加油车(可以加柴油和汽油);还有一辆供应咖啡和甜甜圈的货车,可以通过无线电约好时间让它把食物送来。
梅尔在随行车队附近加速,把车开到副组长那辆车旁。大家发现他来了,只听领头的人在无线电里通知:“贝克斯菲尔德先生刚刚加入我们啦。”
车队行进速度很快,往常都是每小时25英里,现在却达到了每小时40英里。也许是因为预报风向会变,跑道必须尽快打通,所以领头的人加快了速度。
梅尔把无线电调到空中交通管制的地面频率,听到领头队长在呼叫塔台:“17L跑道,正在靠近与25号跑道相连的联络道。请求清理联络道。”
25号跑道是条开放跑道,现在正在使用。
“地面管制呼叫车队队长,先在联络道等待,我们有两架航班正在最后进港。你们不要,重申一遍,不要越过联络道。收到请回复。”
塔台的语气中带着歉意。因为他们知道,让正在行进的康加舞车队停下来待会儿再重新启动有多困难。但是,进港的两架航班无疑已经开始艰难地程序下降,马上就要着陆了,一架紧跟着另一架。除非情况特别紧急,否则没有理由在今晚这种天气让它们复飞。
梅尔前面的车亮起了红灯,一闪一闪的,命令康加舞车队减速停下。
副组长是一个开朗的年轻黑人,他从车上跳下来走到梅尔的车旁边。车门一开,风猛灌进来,但只能感到寒气逼人,却听不到狂风呼啸,因为全都湮没在四周柴油机引擎空转的轰鸣声中了。
那位副组长把嘴凑到梅尔耳边:“我说,贝先生,要不要加入我们车队啊?可以派一个小伙子开你的车。”
梅尔咧嘴笑了。航空港的人都知道,他一有空就喜欢开这些重型机械设备,时不时操作几下。为什么不呢?他也有些心动。他来这里检查除雪情况是因为弗恩·德莫雷斯特航空公司雪天委员会的那份批评报告。显然,报告有失公允,一切都运转良好啊。但也许他得再靠近一点儿,找个看得更清楚的位置再多观察几分钟。
他点头答应,喊道:“好啊,我去开第二辆扬雪车。”
“好嘞,先生!”
那位副组长手里提着一个探照灯,顶风前行。他走在梅尔前面,经过那些现在已经停着不动的铺沙车和平土机。梅尔注意到,刚刚清理过的跑道已经开始盖上一层新的降雪。后面,有个身影从一辆特种车上下来,飞快地奔向梅尔的车。
“最好快点儿,贝先生,我们只停一小会儿。”那个年轻黑人把灯照向扬雪车的驾驶舱,停着没动,照着路让梅尔爬上去。高高的车上面,扬雪车司机把车门打开,让梅尔钻进去。上车的时候,梅尔那只受伤的脚疼极了,却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息。前面闪烁的红灯已经变成了绿色,两架进港的飞机估计现在已经着陆,经过了联络道,康加舞车队必须赶在下一架飞机着陆前迅速通过联络道,也许只剩一两分钟了。梅尔看了一眼后面,只见那个副组长快步跑回他的那辆“尾部查理”。
扬雪车已经开动了,低吼着慢慢加速。司机侧过头看了一眼,梅尔滑进其中一个柔软的座椅中。
“嗨,贝克斯菲尔德先生。”
“怎么样啊,威尔?”梅尔认出他来,平时他在航空港负责工资结算。
“挺好的。先生。稍微有点儿累。”
司机小心地跟在第三和第四辆铲雪车后面,刚好能看到前面的车灯。扬雪车的巨型螺旋叶片在大口吞食雪堆,把雪塞进扬雪机里。空中再次划出一道连绵不断的白色弧线,跑道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驾驶室跟舰船上的船桥很像。司机轻轻地握着主驾驶盘,就像一个舵手。各种表盘和操纵杆在黑暗中发着光,轻触即可操作控制。高速摆动的环形雨刷跟船上的一样,在挡风玻璃上已经发硬的积雪中为驾驶员开辟出两片清晰的视野区。
“估计大家都累得够呛,”梅尔说,“我只能说,不会一直这样下去的。”
他看着车速指针从25爬升至30,又从30升到35。梅尔在座位上扭过身子,观察外面的情况。他所在的位置是康加舞车队的正中央,从这里可以看到其他车辆的灯光轮廓。队形非常完美,他暗暗称赞不已。
放在几年前,若是遇上今晚这样的大雪,航空港可能就完全封闭了。现在,航空港无须封闭,主要是因为地面设施在除雪方面跟上了空中发展的速度。但是,其他方面又有多少能跟这方面一样呢?梅尔难过地想:太少了。
“哦,其实,”司机说,“平时老按计算器,偶尔换换工作也挺好,而且这种情况持续得越久,到最后拿的加班费就越多。”他碰了碰某根控制杆,使驾驶舱向前倾斜,以便检查那些螺旋叶片。他又操纵另一根控制杆,调整了叶片的角度,然后再把驾驶舱放回水平位置。“我本来不需要做这个的,你也知道,贝克斯菲尔德先生,我可是主动申请来的。因为我其实挺喜欢在外面干这个的。有种……”他停顿了一下,“我也说不清。”
梅尔替他说道:“接触大自然的感觉?”
“差不多。”司机大声笑起来,“也许我看见雪就开心。”
“算了吧,威尔,我可不觉得你会开心。”梅尔把身子转过来,面朝康加舞车队行进的正前方。这里有种大自然的魅力。说得更准确些,身处机场的空旷孤寂之中,一种亲近航空航天的感觉油然而生,因为真正的航空航天,简单来说就是人与各种自然要素的对抗。在航站楼和航空公司办公大楼里待久了,就会丧失这种亲近感,因为那些不相干的杂事会让人头脑混沌。梅尔心想,也许所有航空管理人员都该时不时地来跑道尽头站一站,感受拂过脸颊的那股清风。这有助于剔除那些细枝末节,抓住本真,甚至还能给大脑通风换气。
过去有段时间,每每遇到问题需要思考,梅尔就会走出来,到机场上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分析问题。最近这些天,他常会来机场上思考问题,猜测航空港和自己的未来。他没想到今晚也会这样,但此刻自己已经在思考这些问题了。
[1]1英尺=0.304 8米。——编者注
相关热词搜索:航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