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武侠小说之形成与流传
2024-08-27 23:21:07  作者:太乙书生  来源:  点击:

  谈武侠小说之形成,先得来谈谈这“武侠”之真正意义。

  按这字面解释,武者勇也!诗郑风之“孔武有力”,就是说勇且有力!而侠者以权力挟辅人也,因此这“武侠”之真正意义就是:以权与力,挟辅人也!

  这一来,就可以看出,大凡“武侠人物”,一定要孔武有力,才能助人,假使是个文弱书生,风吹就倒的,即使他想助人,可也没法能有作为——当然有权有势,身居要位之人,也可有所作为,只是这一批有权有势之人,是否能任侠仗义,那可是个问题——虽然侠之解,其中有以“权”辅人,不过在回目今流传,也可说是从所有武侠小说上以来,这样的侠士,实在太少,因此,在目前流行的小说来看,这一批行侠仗义的大侠客,谁也得“吃过几天夜粥”,“有番几度散手”,如果缺少了这些,对不起,你不受人家欺侮已是上上大吉,还想以力辅人?那简直是不可能中,加上一百个不可能!

  常言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八个字就是道尽了许多武侠小说的真正中心思想!这该有一个公式,一个作武侠小说的千古不变的公式是:“被压迫的+欺侮+不平=仇恨”,而仇恨之中心一定是恶势力,结果这公式就成为“(仇恨+恶势力)/英侠之士=武侠小说”。

  这一个公式就是说由英侠之士来调和了恶势力与仇恨,我已很清楚的说过,这仇恨的起源就是不平、欺侮、被压迫的总和,而恶势力与这些加了起来,用这英侠之士一除,好!一切的武侠小说就此成立!而武侠小说也就此而形成。

  上面的公式,乃是个极简单的分析,假使要详细,那么这仇恨的起因,恶势力的来源,英侠之士的调和方式,全可以用极细微的方程式来处理,至于这武侠小说是否能多采多姿?也就视于作武侠小说的,将这个公式如何变化,至于变化得如何细、微,或者还加上些其他,譬如:人情味、血腥味、文艺气息……这实在还是没跳出这个简单公式,因之!我所提出的公式乃是理微而精——这不是我在夸夸其谈,只是有那么一点道理而已——简单明了的公式。

  何谓“小说”?据读书艺文志言:“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这汉书杂文志,所收小说有十五家,共千三百八十篇,可惜的是:咱们的武侠小说,就没半篇收入!这是很可嗟惜!不过,以上一些叙文,却已可看出,所谓小说,乃是集合街头巷尾,口中杂谈,加以整理记载成册,这可说是一切小说形成,所以名辞海中有解:“……按我旧说以‘小说’为琐细之记载,故凡杂记、笔记以及考证事物等文字皆可包括在内,今通称以散文体裁设计描写之人物故事为小说……”那么武侠小说,在当时或者已有,只是没人用过功夫,立正名目的设计与描写,当然也没人用以整理成册而已!

  好了!咱们现在就可以比较清楚这武侠,武侠小说之真正面目,这就比较容易来谈谈“它”为何目前如此流行,而以前——当然不算太原以前——武侠小说就不见经传?

  实在,我们清楚了“武侠小说”的真正面目,就可知道这武侠小说是一直在流行,可惜的是:一直被抑制,一直没人看得起“它”——我指的“人”是那些大人先生,学者博士——所以,在汉书艺文志中,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中就没一篇真正的武侠小说被收集,其实,哪一个朝代,没有不平,在这个所谓物竞天择的时代中,弱肉强食之事,层出不穷,屡见不鲜,现在的人民苦闷!以前的百姓,看来也并不开心!何况,我们的古老中国,一直为专制的皇帝统治,有了皇帝,就少不了特权的官僚!由于贫富与贵贱的不同地位所形起的冲突,那么,就该较有多采多姿的不平,也就有不同角度的仇恨!有仇恨就该报复,如何报复呢?就得靠那些行侠仗义,孔武有力的英勇人物之出现,这就是武侠小说。所以武侠小说在当时、现在,一直的在流行……可是那些皇帝,那些皇帝所雇用的文员,他们全怕这一套,为的是怕这样的人民,能摇动他们的千秋万代、锦绣河山,因此,关于这种在街头巷尾流传的小说,就摈弃而不用,用的也只是无关重要的,什么志怪、述异、什录、丛谈……可惜的是,那些大人先生,学者博士之流,却又忽略了,我们的武侠小说与以前神话时代的神话小说,虽有些两样,可也一样的将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中,不过换了一批主角,神话中是天仙、金仙、王禅老祖、黎山老母,现在则改了××大侠,××英雄而已!只是,神话叫人忍受,武侠小说,多多少少的,鼓励人们去奋斗……

  武侠小说以前受排挤,现在还是被人看不起,新近还有×大博士提出过什么侦探小说好过武侠小说,虽然当时就有许多我们的作家还击了一二下,可惜的是:发出反对的,还是大人先生,世界知名之士,而选择的,只是一二个微不足道——我并无藐视这一二位作家之意!何况我也是个微不足道,却也想有所足道的武侠小说撰稿者,我这微不足道,只是在忖度×大博士对我们的评价而已——的武侠小说撰稿者,于此可见,武侠小说是历来受人歧视,宛如彼人家抛弃的私生子,真的,我这个譬喻可真是不错,原因是:武侠小说历来就在民间生长、成熟,不过私生子到底是私生子,“它”虽然被人家抛弃在野外,让人家拾回去抚养长大,可惜,始终无法能打入官场中,一辈子不能中状元,也一辈子只能在民间辗转流传,虽然为一般人喜爱,可惜有另一般人将“它”侮辱……甚至于将“它”支解了,放入其他的部份中,这其他的部份当然对这批人有关,有利益的!而这一来,这些私生子就如此的被淹没、抹煞……

  或者你们能不相信我所说的,其实,中国历代以来,有许多历史名人,他们就是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只是在进入了正史后,将他们不是神化,就是用另一种笔法叙述,我们迄今还可以看出许多的历史名人,往往有许多民间流传的故事,与正史上的记载不同,这不是说民间传说准确过正传,只是,在民间所拥戴的是他们熟悉的形象,而难接受正史上的描写,举一个例,不说远的,单说近来一般武侠小说中的主角,清朝的四皇子允祯,也就是清人入关后,第三个皇帝雍正,在民间流传的,与正史所写的,简直相差了十万八千八百八十里,真的,看武侠小说的读者,谁也不能相信,雍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英主,只是手段比较残酷一点,更难相信的:在中国佛教史上,雍正与唐代的武则天一般,是开大悟、证佛果的大知大觉者!说真格的,这问题别说你们不相信,就是小生,又何尝相信?但是,在扬州、中国,也可说是全世界,禅宗第一古刹高昊寺,就是由他重振宗门道风!佛教禅宗中,有所谓“打七”一法,在雍正时,此法大为盛行,据说——我也只敢据说——高昊第一祖,天慧澈祖就是在雍正手下,打七中开悟了道而封为师!你信不信?不信也罢!你当雍正是杀人魔王也可,你当雍正是武侠小说中的于青可以,反正,在民间流传的,让“它”流传,何况我也赞成“它”流传的……

  人们生活在苦闷中,据说,在目前的原子时代中,有更多的不平,这个不平,可又加上一种对现实不满的原素在,人们更希望一种发泄,这要求发泄,就是逃避现实,这或者有些道理——其实是大有道理——人们不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满意的答覆,那么只能寄托在另外一个世界中,说穿了,与从前的人民寄托在神仙、天堂,就没些两样,这一来,武侠小说就是一种较好,也较高级的消遣品,“它”让你进入一个“新”的——其实是旧的——世界,让你也看见许多不平,这种不平甚至比你的周围还困苦艰难万分,然后,你替他们可惜,同情他们的遭遇——可能是这或者就已代表你,而你也很乐意的代表他——武侠小说中就指点你一条路,要奋斗、要挣扎,要有勇气向前闯!并且,我们的小说总有那么一个结局等着你!打倒了恶势力,报复了你所遭遇的一切血仇深恨!虽然血泪斑斑,但是,这胜利终于降临善良的一面!读者也能松一口气!这世界是太苦闷了,能有个这样的松气时候,可也不赖!武侠小说也就风行起来了,不过,我得再补充一句,我们的武侠小说有许多是玄妙空虚,而且有些简直近于神怪的描写,不过,我们并没有导人于邪,甚至于有一丝麻醉的毒素,我们既不要求读者空想,也不夸张空想,而且,是读者谁也得明白,近来的武侠小说中的主角,谁也经不起原子炸弹,莫说原子炸锞,就是一粒铅丸打进胸膛,也难用铁布衫、金钟罩来抵抗,不过,只是有一种鼓励!鼓励读者们的斗志而已!

  武侠小说现在风行一时,将来也能风行,而且,有人类历史一天,我敢说一句,这个小说就能流传一天,只是作法有些变动,而兵刃、武器有些进步,至于我们目今所写的,虽然有些复古,但是,已有了极显著的改进!只是改进得还不能有一个较显著的表现而已!至少,目前已很少人写唐宋时的侠义人物,大多数是明末清初,间或有一两篇宋末元初,不过,在数量上,明末清初的,比较上占了多数!本来,要我们写三代以上的武侠小说,我就可担保,除了将些神话插入,就极难写成一篇十万、或者五万的武侠小说,再说,就是写出,也难有人喜欢看,这一来,就可得出个武侠小说之所以流行的结论,除了以上的琐碎理由外,还得加上个“俗”!实在,在民间流传的,本来就得“通俗”!这就怪不得在以前常常有什么通俗××小说,武侠小说之所以能形成,得力于民间传说,所以能流传,这就得力于通俗……或是——这是最后一个或者了——这结论是错不了……

  太乙书生

  1961年1月

相关热词搜索:武侠历史

下一章:最后一页

上一章:“剑客”与“侠客”——中日两国武侠小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