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将军换却真面目
2025-07-03 作者:朱贞木 来源:朱贞木作品集 点击:
上回熊经略一段轶事,原是高老头儿高公旦和沈廷扬、徐洁人在那文笔峰茅亭内,一面喝酒,一面演说出来的。他又讲到——
“熊经略杀了奸相一姬一童,别了洪承畴父子,跳出奸相府邸,本想当夜就到老朽寓所,却因一出奸相府邸,只见满街兵马乱动,官骑飞奔,知道天牢事发,正在关城大搜,自己这样下去,定然有人认识,虽然不见得被他们捉住,也许连累了老朽!
“这样一转念,一时不便现身,便从僻处飞檐走壁,奔到离奸相府邸不远一所古寺。这所古寺,还是元朝敕建的,叫做皇觉寺,也有百余间房屋。到了明朝香火衰落,无人顾问,只剩了一个穷道士,躲在寺内聊蔽风雨。却不料那夜熊经略慌不择路地跳了进去,又生出一桩凑巧的怪事来。
“熊经略并不认识这皇觉寺,无意中从奸相府邸一路窜房越脊,向僻静地方飞奔过去。偶然抬头一看,只见前面一带枣林内,孤零零的一座高而且破的殿宇,知是寺院之类,权且飞身进去休息一回,再作道理。
"当下跳下屋来,奔入枣林,幸喜四周寂如村墟,绝无人影。穿过枣林,便见破烂不堪的一座寺门,当中匾额,借着星月微光,依稀认出‘皇觉’二字,那‘寺’字早已剥落得无迹可寻。两扇黯无色彩的寺门,却关得密不通风。
“熊经略一点脚,纵上门墙,向下一看,从山门到大殿,只剩院内几棵参天古柏,飒飒作响,哪有住人的形象?姑且跳落院中,从前殿绕到后殿,一路蓬蒿没胫,绝对找不出一线灯光、一点人声出来!疑惑偌大一所寺宇,连一个香火老道都没有,如果在此权且隐身,倒是天造地设的所在!
“一看后面零零落落尚有许多房屋,正想过去探个仔细,蓦地听得沙沙一阵风响,接着前殿当的一声,似乎轻轻撞了一下钟的样子,其声悠然凄远,在这样万籁无声、宛如墟墓的破寺内,忽然来了这一下钟声,无论如何,也要毛骨悚然,疑心到鬼魅夜出了!
“熊经略虽然艺高胆大,也觉钟声来得奇怪,停住脚步,一转身,闪身暗处,按着剑,定睛向外窥探。不料前面钟声一响,后面零落不齐的几间屋内,忽然透出一缕惨淡荡漾的烛光来。那烛光在暗中被风吹得若断若续,只见人影浑如鬼火,竟猜不透是人是鬼。熊经略大奇,暗想多年古刹,真有鬼物妖魔潜伏不成?今天倒要见识见识鬼魔究竟怎样的形状。
“念头刚起,忽听脚步声响,从外殿飞也似的奔进两条黑影,步履异常矫捷,似乎路径走熟一般。苦于天上一钩新月,被四面浮云拥挤拢来,遮盖得严丝密缝,所以只见前殿奔来两条黑影,辨不出是人是怪。一忽儿那两条黑影,从面前掠过,向灯光所在驰去。一瞬间,烛光黑影,都没入暗处,不见踪影。
“内外一片漆黑,连那边几间破屋的轮廓都被黑幕遮住,只半空里风声树声,发出凄惨的悲号,愈发形成这深宵古刹的恐怖!豪气凌云的熊经略,在这样环境中,也觉难以久留。但是天生成刚愎自用的性格,非要探个水落石出才甘心!略一思索,便拔出宝剑,运用眼光,一步一步走向前去。一面走,一面仔细留神。虽然暗中摸索,可是有内家功夫的眼光,毕竟与常人不同,何况在暗中处得时候略长一点,眼光一拢,原可分辨出周身的景象来。
“熊经略走了几步,便看出走的所在是一条狭长的甬道,前面一道夹墙,中间一个大圆洞。走进圆洞,便见一排矮屋,中间却有一间楼面,楼上隐隐有灯光晃动。熊经略一见灯光,忙一个箭步,窜到楼下,仰面一听,似乎楼上有人谈话。
“熊经略暗自好笑,如果不到此地探个实在,真以为碰着鬼怪了!现在既然有人,想是寺中香火道人之流,自己闹了一夜,从天牢内畅快地吃了一顿以后,直到此刻,水米未沾,不如上楼去弄点水润一润喉咙,借宿一宵,明日再作道理。这老破寺内的穷道士,大约不见得认识自己。
“主意打定,正要张嘴呼唤,说明迷路借宿的意思。忽然楼上有人大喝一声说道:‘老子在此住宿了几夜,看你是个出家人,不忍亏待你!你倒不知好歹,见着俺们回来,也不打水,也不泡茶,一味价愁眉苦脸的,在俺们面前絮叨个不了。老实对你说,老子坐不改姓,行不改名,河南混天猴便是!恼得俺兴起,哼……就给你这个尝一下!’喝罢,通的一声,似乎一人倒地,接着又有一个犷声犷气的,从旁连哄带吓,说了一阵。
“熊经略在楼下一句句听在耳内,暗自吃惊,心想这人自报角色,这‘混天猴’三字,非常耳熟,似乎是个绿林脚色,怎的在此藏身?想必到京城来做那没本钱的买卖,白天在此窝藏隐身的。先头在前殿跑进两条黑影,定是此贼同伙伴回来,鬼鬼祟祟的定然不做好事!既然被我碰到,倒要看看他是何等脚色。
“心头刚这样一转,楼梯上噔噔噔跑下一个人来,手土捏着一支断烛头,一手遮着风,走出楼下这间屋门来。熊经略一闪身,躲在暗处,偷眼一看。此人是个驼背老道士,一身破袍,满脸悲容,拖着鼻涕,挂着眼泪,一步挨一步地到隔壁一间破屋门口,摸了进去。熊经略掩到门外,向里一张,只见他在屋内点着一盏半明不灭的瓦油灯,蹲在一具折脚的炉灶下,觅柴寻草地生起火来,一忽儿舀水洗盆,忙个不了。
“熊经略把剑藏在背后,慢慢地掩了进去。那老道士一回头,蓦见熊经略立在他背后,吓得啊哟一声,扑通跪在地上,抽抽噎噎地哭道:‘爷爷,你积德修好,让俺再活几年!俺两个还伺候不过来,再添上一个,活活地逼死俺了!'
“熊经略知道他误会自己也是楼上的一路了,悄悄说道:‘你不必害怕,我不是那种人!我看得你可怜,特地来此替你赶走楼上的人,你知道吗?'
“老道士一听这话,连连在地上叩头道:‘我的慈悲无量佛,想是小老道一生虔诚敬礼,感动三清天尊,爷爷想是三清殿上黄巾化身,再不然是值日功曹的法相,来救小老道的。'
“熊经略听他满嘴胡说,几乎要笑出来,心想这种人一世也讲不清楚,自己喉内出火,且喝点水再说。不管那老道连叩响头,看炉上一壶水连热气还未冒出,只好在炉旁一只浅水缸内,用椰瓢舀了一瓢,先解了喉渴再说。
“那老道兀自跪在地上,愣看着这位值日功曹亲自舀那混浊的水,比饮甘露琼浆还来得猛急,也不禁发愣。猛听得楼板咚咚的响得厉害,楼上的人跺着脚一叠声催着拿茶来,急得老道向熊经略又连叩响头,直喊救命。
"熊经略且不理他,咚的一声,把椰瓢掷进水缸,一纵身,跳出屋外,转入楼下那间屋子,噔噔噔三步并作一步,跳上楼梯,一进楼门,楼上的人正待破口大骂,蓦见上楼的不是老道,换了一个仪容威猛的伟丈夫,手上还横着雪亮的长剑,两人一齐惊得直跳起来,一个拔出随身的一对黄澄澄瓜形铜锤,锤头足有汤杯口那么大小,一个在床边抢起一柄镔铁阔刃带槽鬼头刀,指着熊经略齐声喝道:‘你是何人?深夜到此,意欲何为?'
“熊经略并不答话,只顾细看两人的面貌。你道如何?原来这两人相貌可以说奇形怪相,无独有偶!使铜锤的是一张青渗渗的瓜皮脸,两颧上插,鼻根下塌,两个掠天鼻孔,吊着下面一张阔嘴,墨也似的嘴唇,像被马蜂刺肿的翻在外面,有寸许厚,外带一对三角眼,两道倒挂黄眉,鬓边两撮黄毛,衬着这张怪脸,已够特别。哪知那位使镔铁刀的还来得稀奇,一张黄蜡面孔,像害黄胀病般浮肿异常,两眼细得一条线相似,骤看去像睡熟一般,衬着两道似有似无的眉毛,一张似哭似笑的嘴角。两人相貌稀奇,又一律穿着大而无当的玄色破道袍,头上却一色包着夜行人用的包头帕,前面还打着蝴蝶结。
“熊经略不由得看得出神,暗想这两人怪相大约同妖魔长相也无二致,看他们这种不三不四的打扮和怪相,定非正路,立时厉声喝道:‘你们且不必问我,你们自己先说在此何事?'
“那两副怪脸同时向熊经略面上仔细看了半天,两人自顾自悄悄地说了一阵。熊经略看他们鬼鬼祟祟,正有点不耐烦,想要发话,猛见两人忽地哈哈一笑,放下兵刃,突地双双跪倒,叩头说道:‘我公果然平安出险,真是天外之喜!'
“熊经略恐防有诈,紧一紧手中剑,喝道:‘彼此素昧平生,你们所说,俺一句不懂。天外之喜,又从何来?'两人闻言,倏地挺身而起,各自除下头上包巾,向脸上一抹。
“这一抹,倒把熊经略吓了一大跳,只见他们各自向脸上一抹以后,两副怪面皮,像金蝉脱壳般,抓了下来,另换了两副面孔。那瓜皮脸的,换了一副浓眉大目、色如重枣的面孔,黄肿脸的换了薄耳尖腮、露骨包皮的长相,与先头顿时换了两个人。两人怪相既除,面目之间虽尚透着几分煞气,却都显着满脸精悍之相。
“面如重枣的人拱手说道:‘俺们不远千里,赶到此地,原是平日钦慕经略是个好男子,受了奸相陷害,困在天牢,难见天日。经略帐下有几位将爷,又同俺们弟兄平日都有交情,自从经略在边疆受了委屈,独身到京廷辩,麾下一班有义气的军官,不愿替奸臣出力,早已各自星散。同俺们认识的几位便到河南同俺们结合,彼此商量营救经略,大家公推俺混天猴同他袁鹰儿潜踪来京,探听虚实。不料俺一到京,没有几天,便打听得消息不好,奸相密布爪牙,把经略困在天牢,想下毒手。俺们受了一班同道委托,来此保护经略,万一有个好歹,俺们有何面目回到河南去见同道?心里一急,日夜乔装到各处探听。
“‘今晚四更时分,到了天牢,正想寻找经略所在,忽见天牢下面纷纷骚动,狱官狱卒,跑来跑去,忙个不了。一霎时,外面又灯球火把,照耀进来。无数禁军,挨狱点查,像是逃了要犯一般。俺们正在疑惑,忽见几个红袍纱帽的人,挤在一堆,低低商量了一阵,立时拉着狱官,跑出天牢,翻身上马,一窝蜂飞也似的奔去。俺们两人暗地一商量,看情形难以下去,这班官员又去得可疑,不如赶去探一探这班官员何往,或者可以探出一些消息。当下打定主意,一转身,便在屋面上飞跟下去。赶了一程,远远见那马上几个官员,在这寺院相近的奸相门前下马,个个躬着身从角门进去了。
“‘俺们也顾不得危险,施展小巧之技,跳进相府,翻墙越脊,居然被俺们找到一所富丽堂皇的厅舍。那几个官员和天牢的狱官,正在厅内,向几个相府佳人左一个躬,右一个揖,不知哀求些什么。俺们在他们哀求当口,从厅前树上溜下来,躲入厅角暗处,一座金装玉琢的六尺屏风后面,只见那几个相府家人腆着胸,昂着头,高视阔步地走了出去。一忽儿,云板当当地响了几下,一连声传报:‘相爷出来了!'厅内几个官员一听相爷出来,顿时矮下半截,一齐直挺挺跪在厅门口,连大气也不敢出!
“‘等了一忽儿,只见厅外足靴声响,先有两个垂发俊童,提着两盏宫灯掀帘进来。接着又是几个僮儿,打起软帘,扶着一个白胖胖、疏髯、细目、幅巾、朱履的人走进厅中,升上居中雕花披绣的座上。这人一坐下,厅门口那几个红袍纱帽的官员膝行而进。那狱官却不敢进来,兀自直挺挺跪在帘外。
“‘这时我们已明白上首坐的人,定是奸臣魏忠贤,如果那时我们要替熊经略报仇,真是一举手之劳!却因未见过经略的面,不敢造次,两人躲在屏风后,只悄悄听他们说些什么话。'
“那人说到此处,熊经略手上的宝剑已慢慢垂了下来,知道所说不假,而且两人到此完全为了自己。猜测两人偷进相府时,正是自己在后院杀人,当时因为不知虚实,未到前院,否则一剑了却奸臣,岂不痛快?凑巧有这两人听得奸相说话,正可从他们身上探出天牢以后的情形,也算一番巧遇了。
“当下便收起宝剑,向两人拱手道:‘俺正是熊某,未知两位从何处认识俺来?又承两位远道到此,一副热肠侠胆,实使熊某感激不尽!'
“两人一听熊经略自己承认,高兴非常,不由分说,又爬在楼板上叩了一阵响头。熊经略拦不住,只好倒身还礼。三人行礼毕,彼此坐下,深谈起来。
“那人正想接说偷听的下文,忽听楼梯响,老道提着一壶茶,若前若却地走来,一见熊经略同他们客客气气地促膝深谈,又是吃惊不小。对于两人换却面貌,却并不惊奇,大约两人天天改头换面,早已看惯了的。
“熊经略看他可怜,从怀里一摸,尚存着一点碎银,随手递与他道:‘这两位不是歹人,原是俺的朋友,先时俺是哄你的。这点银子你先拿去,明天替俺们置点吃的、喝的,也许俺们明天就离开此地,到时再好好犒赏便了。'
“老道接着银子,满脸堆下笑来,连声喊着无量佛。
“袁鹰儿喝道:‘这厮忒惫懒,俺们来时,原好好地对他说,临走时重重地酬谢。便是这两件一钱不值的破道袍,俺们无非暂借一用,走时非但还他原衣,还得格外送他一点财物。偏遇这厮是个老糊涂虫,噘着嘴一百个不愿意,真把俺们肚皮都要气破了。’
“熊经略笑了一笑,向老道挥手说:‘你只管自去睡觉,明天早晨照俺话去办好了。'
“老道慌不迭连声应是,又千谢万谢地跑下楼梯去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二集。
注:本集民生书店1950年10月初版。
“熊经略杀了奸相一姬一童,别了洪承畴父子,跳出奸相府邸,本想当夜就到老朽寓所,却因一出奸相府邸,只见满街兵马乱动,官骑飞奔,知道天牢事发,正在关城大搜,自己这样下去,定然有人认识,虽然不见得被他们捉住,也许连累了老朽!
“这样一转念,一时不便现身,便从僻处飞檐走壁,奔到离奸相府邸不远一所古寺。这所古寺,还是元朝敕建的,叫做皇觉寺,也有百余间房屋。到了明朝香火衰落,无人顾问,只剩了一个穷道士,躲在寺内聊蔽风雨。却不料那夜熊经略慌不择路地跳了进去,又生出一桩凑巧的怪事来。
“熊经略并不认识这皇觉寺,无意中从奸相府邸一路窜房越脊,向僻静地方飞奔过去。偶然抬头一看,只见前面一带枣林内,孤零零的一座高而且破的殿宇,知是寺院之类,权且飞身进去休息一回,再作道理。
"当下跳下屋来,奔入枣林,幸喜四周寂如村墟,绝无人影。穿过枣林,便见破烂不堪的一座寺门,当中匾额,借着星月微光,依稀认出‘皇觉’二字,那‘寺’字早已剥落得无迹可寻。两扇黯无色彩的寺门,却关得密不通风。
“熊经略一点脚,纵上门墙,向下一看,从山门到大殿,只剩院内几棵参天古柏,飒飒作响,哪有住人的形象?姑且跳落院中,从前殿绕到后殿,一路蓬蒿没胫,绝对找不出一线灯光、一点人声出来!疑惑偌大一所寺宇,连一个香火老道都没有,如果在此权且隐身,倒是天造地设的所在!
“一看后面零零落落尚有许多房屋,正想过去探个仔细,蓦地听得沙沙一阵风响,接着前殿当的一声,似乎轻轻撞了一下钟的样子,其声悠然凄远,在这样万籁无声、宛如墟墓的破寺内,忽然来了这一下钟声,无论如何,也要毛骨悚然,疑心到鬼魅夜出了!
“熊经略虽然艺高胆大,也觉钟声来得奇怪,停住脚步,一转身,闪身暗处,按着剑,定睛向外窥探。不料前面钟声一响,后面零落不齐的几间屋内,忽然透出一缕惨淡荡漾的烛光来。那烛光在暗中被风吹得若断若续,只见人影浑如鬼火,竟猜不透是人是鬼。熊经略大奇,暗想多年古刹,真有鬼物妖魔潜伏不成?今天倒要见识见识鬼魔究竟怎样的形状。
“念头刚起,忽听脚步声响,从外殿飞也似的奔进两条黑影,步履异常矫捷,似乎路径走熟一般。苦于天上一钩新月,被四面浮云拥挤拢来,遮盖得严丝密缝,所以只见前殿奔来两条黑影,辨不出是人是怪。一忽儿那两条黑影,从面前掠过,向灯光所在驰去。一瞬间,烛光黑影,都没入暗处,不见踪影。
“内外一片漆黑,连那边几间破屋的轮廓都被黑幕遮住,只半空里风声树声,发出凄惨的悲号,愈发形成这深宵古刹的恐怖!豪气凌云的熊经略,在这样环境中,也觉难以久留。但是天生成刚愎自用的性格,非要探个水落石出才甘心!略一思索,便拔出宝剑,运用眼光,一步一步走向前去。一面走,一面仔细留神。虽然暗中摸索,可是有内家功夫的眼光,毕竟与常人不同,何况在暗中处得时候略长一点,眼光一拢,原可分辨出周身的景象来。
“熊经略走了几步,便看出走的所在是一条狭长的甬道,前面一道夹墙,中间一个大圆洞。走进圆洞,便见一排矮屋,中间却有一间楼面,楼上隐隐有灯光晃动。熊经略一见灯光,忙一个箭步,窜到楼下,仰面一听,似乎楼上有人谈话。
“熊经略暗自好笑,如果不到此地探个实在,真以为碰着鬼怪了!现在既然有人,想是寺中香火道人之流,自己闹了一夜,从天牢内畅快地吃了一顿以后,直到此刻,水米未沾,不如上楼去弄点水润一润喉咙,借宿一宵,明日再作道理。这老破寺内的穷道士,大约不见得认识自己。
“主意打定,正要张嘴呼唤,说明迷路借宿的意思。忽然楼上有人大喝一声说道:‘老子在此住宿了几夜,看你是个出家人,不忍亏待你!你倒不知好歹,见着俺们回来,也不打水,也不泡茶,一味价愁眉苦脸的,在俺们面前絮叨个不了。老实对你说,老子坐不改姓,行不改名,河南混天猴便是!恼得俺兴起,哼……就给你这个尝一下!’喝罢,通的一声,似乎一人倒地,接着又有一个犷声犷气的,从旁连哄带吓,说了一阵。
“熊经略在楼下一句句听在耳内,暗自吃惊,心想这人自报角色,这‘混天猴’三字,非常耳熟,似乎是个绿林脚色,怎的在此藏身?想必到京城来做那没本钱的买卖,白天在此窝藏隐身的。先头在前殿跑进两条黑影,定是此贼同伙伴回来,鬼鬼祟祟的定然不做好事!既然被我碰到,倒要看看他是何等脚色。
“心头刚这样一转,楼梯上噔噔噔跑下一个人来,手土捏着一支断烛头,一手遮着风,走出楼下这间屋门来。熊经略一闪身,躲在暗处,偷眼一看。此人是个驼背老道士,一身破袍,满脸悲容,拖着鼻涕,挂着眼泪,一步挨一步地到隔壁一间破屋门口,摸了进去。熊经略掩到门外,向里一张,只见他在屋内点着一盏半明不灭的瓦油灯,蹲在一具折脚的炉灶下,觅柴寻草地生起火来,一忽儿舀水洗盆,忙个不了。
“熊经略把剑藏在背后,慢慢地掩了进去。那老道士一回头,蓦见熊经略立在他背后,吓得啊哟一声,扑通跪在地上,抽抽噎噎地哭道:‘爷爷,你积德修好,让俺再活几年!俺两个还伺候不过来,再添上一个,活活地逼死俺了!'
“熊经略知道他误会自己也是楼上的一路了,悄悄说道:‘你不必害怕,我不是那种人!我看得你可怜,特地来此替你赶走楼上的人,你知道吗?'
“老道士一听这话,连连在地上叩头道:‘我的慈悲无量佛,想是小老道一生虔诚敬礼,感动三清天尊,爷爷想是三清殿上黄巾化身,再不然是值日功曹的法相,来救小老道的。'
“熊经略听他满嘴胡说,几乎要笑出来,心想这种人一世也讲不清楚,自己喉内出火,且喝点水再说。不管那老道连叩响头,看炉上一壶水连热气还未冒出,只好在炉旁一只浅水缸内,用椰瓢舀了一瓢,先解了喉渴再说。
“那老道兀自跪在地上,愣看着这位值日功曹亲自舀那混浊的水,比饮甘露琼浆还来得猛急,也不禁发愣。猛听得楼板咚咚的响得厉害,楼上的人跺着脚一叠声催着拿茶来,急得老道向熊经略又连叩响头,直喊救命。
"熊经略且不理他,咚的一声,把椰瓢掷进水缸,一纵身,跳出屋外,转入楼下那间屋子,噔噔噔三步并作一步,跳上楼梯,一进楼门,楼上的人正待破口大骂,蓦见上楼的不是老道,换了一个仪容威猛的伟丈夫,手上还横着雪亮的长剑,两人一齐惊得直跳起来,一个拔出随身的一对黄澄澄瓜形铜锤,锤头足有汤杯口那么大小,一个在床边抢起一柄镔铁阔刃带槽鬼头刀,指着熊经略齐声喝道:‘你是何人?深夜到此,意欲何为?'
“熊经略并不答话,只顾细看两人的面貌。你道如何?原来这两人相貌可以说奇形怪相,无独有偶!使铜锤的是一张青渗渗的瓜皮脸,两颧上插,鼻根下塌,两个掠天鼻孔,吊着下面一张阔嘴,墨也似的嘴唇,像被马蜂刺肿的翻在外面,有寸许厚,外带一对三角眼,两道倒挂黄眉,鬓边两撮黄毛,衬着这张怪脸,已够特别。哪知那位使镔铁刀的还来得稀奇,一张黄蜡面孔,像害黄胀病般浮肿异常,两眼细得一条线相似,骤看去像睡熟一般,衬着两道似有似无的眉毛,一张似哭似笑的嘴角。两人相貌稀奇,又一律穿着大而无当的玄色破道袍,头上却一色包着夜行人用的包头帕,前面还打着蝴蝶结。
“熊经略不由得看得出神,暗想这两人怪相大约同妖魔长相也无二致,看他们这种不三不四的打扮和怪相,定非正路,立时厉声喝道:‘你们且不必问我,你们自己先说在此何事?'
“那两副怪脸同时向熊经略面上仔细看了半天,两人自顾自悄悄地说了一阵。熊经略看他们鬼鬼祟祟,正有点不耐烦,想要发话,猛见两人忽地哈哈一笑,放下兵刃,突地双双跪倒,叩头说道:‘我公果然平安出险,真是天外之喜!'
“熊经略恐防有诈,紧一紧手中剑,喝道:‘彼此素昧平生,你们所说,俺一句不懂。天外之喜,又从何来?'两人闻言,倏地挺身而起,各自除下头上包巾,向脸上一抹。
“这一抹,倒把熊经略吓了一大跳,只见他们各自向脸上一抹以后,两副怪面皮,像金蝉脱壳般,抓了下来,另换了两副面孔。那瓜皮脸的,换了一副浓眉大目、色如重枣的面孔,黄肿脸的换了薄耳尖腮、露骨包皮的长相,与先头顿时换了两个人。两人怪相既除,面目之间虽尚透着几分煞气,却都显着满脸精悍之相。
“面如重枣的人拱手说道:‘俺们不远千里,赶到此地,原是平日钦慕经略是个好男子,受了奸相陷害,困在天牢,难见天日。经略帐下有几位将爷,又同俺们弟兄平日都有交情,自从经略在边疆受了委屈,独身到京廷辩,麾下一班有义气的军官,不愿替奸臣出力,早已各自星散。同俺们认识的几位便到河南同俺们结合,彼此商量营救经略,大家公推俺混天猴同他袁鹰儿潜踪来京,探听虚实。不料俺一到京,没有几天,便打听得消息不好,奸相密布爪牙,把经略困在天牢,想下毒手。俺们受了一班同道委托,来此保护经略,万一有个好歹,俺们有何面目回到河南去见同道?心里一急,日夜乔装到各处探听。
“‘今晚四更时分,到了天牢,正想寻找经略所在,忽见天牢下面纷纷骚动,狱官狱卒,跑来跑去,忙个不了。一霎时,外面又灯球火把,照耀进来。无数禁军,挨狱点查,像是逃了要犯一般。俺们正在疑惑,忽见几个红袍纱帽的人,挤在一堆,低低商量了一阵,立时拉着狱官,跑出天牢,翻身上马,一窝蜂飞也似的奔去。俺们两人暗地一商量,看情形难以下去,这班官员又去得可疑,不如赶去探一探这班官员何往,或者可以探出一些消息。当下打定主意,一转身,便在屋面上飞跟下去。赶了一程,远远见那马上几个官员,在这寺院相近的奸相门前下马,个个躬着身从角门进去了。
“‘俺们也顾不得危险,施展小巧之技,跳进相府,翻墙越脊,居然被俺们找到一所富丽堂皇的厅舍。那几个官员和天牢的狱官,正在厅内,向几个相府佳人左一个躬,右一个揖,不知哀求些什么。俺们在他们哀求当口,从厅前树上溜下来,躲入厅角暗处,一座金装玉琢的六尺屏风后面,只见那几个相府家人腆着胸,昂着头,高视阔步地走了出去。一忽儿,云板当当地响了几下,一连声传报:‘相爷出来了!'厅内几个官员一听相爷出来,顿时矮下半截,一齐直挺挺跪在厅门口,连大气也不敢出!
“‘等了一忽儿,只见厅外足靴声响,先有两个垂发俊童,提着两盏宫灯掀帘进来。接着又是几个僮儿,打起软帘,扶着一个白胖胖、疏髯、细目、幅巾、朱履的人走进厅中,升上居中雕花披绣的座上。这人一坐下,厅门口那几个红袍纱帽的官员膝行而进。那狱官却不敢进来,兀自直挺挺跪在帘外。
“‘这时我们已明白上首坐的人,定是奸臣魏忠贤,如果那时我们要替熊经略报仇,真是一举手之劳!却因未见过经略的面,不敢造次,两人躲在屏风后,只悄悄听他们说些什么话。'
“那人说到此处,熊经略手上的宝剑已慢慢垂了下来,知道所说不假,而且两人到此完全为了自己。猜测两人偷进相府时,正是自己在后院杀人,当时因为不知虚实,未到前院,否则一剑了却奸臣,岂不痛快?凑巧有这两人听得奸相说话,正可从他们身上探出天牢以后的情形,也算一番巧遇了。
“当下便收起宝剑,向两人拱手道:‘俺正是熊某,未知两位从何处认识俺来?又承两位远道到此,一副热肠侠胆,实使熊某感激不尽!'
“两人一听熊经略自己承认,高兴非常,不由分说,又爬在楼板上叩了一阵响头。熊经略拦不住,只好倒身还礼。三人行礼毕,彼此坐下,深谈起来。
“那人正想接说偷听的下文,忽听楼梯响,老道提着一壶茶,若前若却地走来,一见熊经略同他们客客气气地促膝深谈,又是吃惊不小。对于两人换却面貌,却并不惊奇,大约两人天天改头换面,早已看惯了的。
“熊经略看他可怜,从怀里一摸,尚存着一点碎银,随手递与他道:‘这两位不是歹人,原是俺的朋友,先时俺是哄你的。这点银子你先拿去,明天替俺们置点吃的、喝的,也许俺们明天就离开此地,到时再好好犒赏便了。'
“老道接着银子,满脸堆下笑来,连声喊着无量佛。
“袁鹰儿喝道:‘这厮忒惫懒,俺们来时,原好好地对他说,临走时重重地酬谢。便是这两件一钱不值的破道袍,俺们无非暂借一用,走时非但还他原衣,还得格外送他一点财物。偏遇这厮是个老糊涂虫,噘着嘴一百个不愿意,真把俺们肚皮都要气破了。’
“熊经略笑了一笑,向老道挥手说:‘你只管自去睡觉,明天早晨照俺话去办好了。'
“老道慌不迭连声应是,又千谢万谢地跑下楼梯去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二集。
注:本集民生书店1950年10月初版。
相关热词搜索:玉龙冈
下一章:第二集
上一章:第四章 英雄、美人、名士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