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沈后·昇平公主
《打金枝》中的皇帝是唐代宗,他名李俶(注:又名李豫),是肃宗的儿子、唐明皇(玄宗)的孙子。在戏里,他是一个忠厚长者、好好先生。历史记载中的代宗大致上也就这个样子,一般对他的批评是很好的。他待臣子宽厚,极少杀人,主要的缺点似乎是生活享受过份奢侈,以致老百姓的负担相当沉重。
对于唐室的中兴,代宗很有功劳。安禄山造反,玄宗仓惶逃到四川去避难,四川与中原交通阻隔,皇帝一入蜀,中原之地就算送了外夷,所以一般老百姓竭力恳求玄宗不要逃入四川。玄宗胆小得很,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绞死后,入蜀之心更切,无论如何不答应,最后终于把太子留了下来。太子后来即位灵武,那就是肃宗。太子逃到灵武时情况可怜得很,只不过几个人跟着他,途中又与败兵误打误杀的混战一番,直到郭子仪带兵来帮忙,肃宗才有实力,而郭子仪的大功也从这时开始。
肃宗后来任命大儿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统兵收复失陷了的土地。李俶所以做到了元帅,只是由于他是皇帝的儿子,一切当然全仗郭子仪,但水涨船高,许多勋绩不免归功于他。所以当时杜甫的长诗《洗兵马》(王安石认为这是杜甫诗集中最重要之作)中说:“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成王就是李俶,而郭相则是郭子仪了。
肃宗比玄宗好不了多少。他逃难时有一个妃子张良娣对他很体贴,所以他极听这女人的话。李俶有一个弟弟——建宁王李倓,他比哥哥能干得多,两兄弟交情也极好。张良娣见了这样一位二少爷很害怕,就瞎造谣言,说他半夜里偷偷去摸哥哥的身体,想害死哥哥而自做太子。肃宗稀里糊涂就把建宁王杀死了,代宗后来想到兄弟的冤死,常常哭泣。这一点他倒有祖父之风,因为唐玄宗也是以笃于手足之情而出名的。
《打金枝》里升平公主的母亲是沈后,那不错,但公主和郭暧吵闹时,沈后早已在大动乱中失踪了。这对小夫妻争吵,大约发生于代宗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二月,这是他们婚后两年的事。历史上这样说:郭暧有一次与升平公主吵嘴,郭暧道:“你以为你爸爸是天子,那就神气了么?我爸爸不爱做天子才不做的,那有什么稀奇?”公主大怒,驾车奔入宫中告诉父亲。代宗道:“这个你就不知道了。事实的确是这样的,要是他真的要做天子,难道天下还是你家的么?”安慰了女儿一场,要她回家。郭子仪知道之后,忙把儿子绑起,上朝请罪。代宗道:“俗语说:‘不痴不聋,不作窥翁’。孩子们闺房里的事,你理他们干什么呀!”子仪回家之后,还是拿棍子把儿子打了一顿屁股。
在皇权大于一切的时代里,能发生这件趣事,那确是要一位十分开明的皇帝才能够做得出来。史记所载与戏剧微有不同,但基本骨干却是一致的。
那位沈后事实上却不如戏中那样幸福。安禄山第一次进攻东都(洛阳)时,沈后(那时是广平王妃)来不及逃出来,及致收复东都,夫妻才得以团圆。过了几年,史思明又攻陷洛阳,沈后仍旧没能逃出,从此这位王后就不知下落。后来代宗的儿子德宗接位,寻访母亲的事更加进行得紧急。当时高力士有一个养女住在洛阳,很熟悉宫里的事,被人逼着冒充沈太后。假冒的事情揭穿之后,德宗也不怪罪谁,他怕一责罚之后,没有人敢再提太后的事。他说:“只要能找到真的,我宁可受一百次欺骗。”但这位沈后始终没找到。德宗死后,找寻的工作继续下去,直到顺宗永贞元年(公元八○五年),才推定她已经逝世而停止找寻。
连王后都闹得不知下落,天下大乱可知。戏里描写当时国泰民安、一派升平气象,这是最与事实不符的一点。我以为,这个喜剧很风趣,也有不少意义,但时代背景应当描写为外族入侵、国家十分危急的时候,那时代宗正是极度的需要郭子仪,当然不会因这件儿女之事而得罪他。回纥吐蕃联军入侵,郭子仪单骑退敌的事刚发生在两年之前。在这时候强调君臣团结,意义更为重大。至于沈后虽已失踪,而戏中仍有沈后,那倒是可以的。
升平公主在历史上似乎是个还听话而没有见识的女人。郭暧比她死得早。德宗做皇帝时,下令贵族们不得经营水力磨坊,以免影响农田灌溉。升平公主有两个大磨坊,她想破例不拆,皇帝不准,她也就拆了。她的女儿嫁给宪宗,那就是出名贤慧的郭后;郭后的哥哥郭钊,后来做到大司农(财政部长),也很安分守己。升平公主与郭暧生的儿女,倒是挺不错的。
郭后的儿子穆宗死时,宦官们曾要求郭后(那时已是郭太后)临朝听政。郭太后说:“从前武则天这么办,闯出大祸。我世守忠义,与武氏大不相同,这万万不可。”此事终于没有成为事实,从前的历史很称赞她能识大体。但由于她不肯主持朝政,接位的敬宗却是一个马球迷、摔角迷,每天与臣子们打球摔角,半夜里出去捉狐狸,弄得政治一塌胡涂。
郭子仪一家的人,不论做大将、做王后、做大官,始终小心谨慎,不敢多要权力,所以能善始善终。郭暧和升平公主的这次争吵,大概是他们家族传统中一次破例之举吧。
对于唐室的中兴,代宗很有功劳。安禄山造反,玄宗仓惶逃到四川去避难,四川与中原交通阻隔,皇帝一入蜀,中原之地就算送了外夷,所以一般老百姓竭力恳求玄宗不要逃入四川。玄宗胆小得很,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绞死后,入蜀之心更切,无论如何不答应,最后终于把太子留了下来。太子后来即位灵武,那就是肃宗。太子逃到灵武时情况可怜得很,只不过几个人跟着他,途中又与败兵误打误杀的混战一番,直到郭子仪带兵来帮忙,肃宗才有实力,而郭子仪的大功也从这时开始。
肃宗后来任命大儿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统兵收复失陷了的土地。李俶所以做到了元帅,只是由于他是皇帝的儿子,一切当然全仗郭子仪,但水涨船高,许多勋绩不免归功于他。所以当时杜甫的长诗《洗兵马》(王安石认为这是杜甫诗集中最重要之作)中说:“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成王就是李俶,而郭相则是郭子仪了。
肃宗比玄宗好不了多少。他逃难时有一个妃子张良娣对他很体贴,所以他极听这女人的话。李俶有一个弟弟——建宁王李倓,他比哥哥能干得多,两兄弟交情也极好。张良娣见了这样一位二少爷很害怕,就瞎造谣言,说他半夜里偷偷去摸哥哥的身体,想害死哥哥而自做太子。肃宗稀里糊涂就把建宁王杀死了,代宗后来想到兄弟的冤死,常常哭泣。这一点他倒有祖父之风,因为唐玄宗也是以笃于手足之情而出名的。
《打金枝》里升平公主的母亲是沈后,那不错,但公主和郭暧吵闹时,沈后早已在大动乱中失踪了。这对小夫妻争吵,大约发生于代宗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二月,这是他们婚后两年的事。历史上这样说:郭暧有一次与升平公主吵嘴,郭暧道:“你以为你爸爸是天子,那就神气了么?我爸爸不爱做天子才不做的,那有什么稀奇?”公主大怒,驾车奔入宫中告诉父亲。代宗道:“这个你就不知道了。事实的确是这样的,要是他真的要做天子,难道天下还是你家的么?”安慰了女儿一场,要她回家。郭子仪知道之后,忙把儿子绑起,上朝请罪。代宗道:“俗语说:‘不痴不聋,不作窥翁’。孩子们闺房里的事,你理他们干什么呀!”子仪回家之后,还是拿棍子把儿子打了一顿屁股。
在皇权大于一切的时代里,能发生这件趣事,那确是要一位十分开明的皇帝才能够做得出来。史记所载与戏剧微有不同,但基本骨干却是一致的。
那位沈后事实上却不如戏中那样幸福。安禄山第一次进攻东都(洛阳)时,沈后(那时是广平王妃)来不及逃出来,及致收复东都,夫妻才得以团圆。过了几年,史思明又攻陷洛阳,沈后仍旧没能逃出,从此这位王后就不知下落。后来代宗的儿子德宗接位,寻访母亲的事更加进行得紧急。当时高力士有一个养女住在洛阳,很熟悉宫里的事,被人逼着冒充沈太后。假冒的事情揭穿之后,德宗也不怪罪谁,他怕一责罚之后,没有人敢再提太后的事。他说:“只要能找到真的,我宁可受一百次欺骗。”但这位沈后始终没找到。德宗死后,找寻的工作继续下去,直到顺宗永贞元年(公元八○五年),才推定她已经逝世而停止找寻。
连王后都闹得不知下落,天下大乱可知。戏里描写当时国泰民安、一派升平气象,这是最与事实不符的一点。我以为,这个喜剧很风趣,也有不少意义,但时代背景应当描写为外族入侵、国家十分危急的时候,那时代宗正是极度的需要郭子仪,当然不会因这件儿女之事而得罪他。回纥吐蕃联军入侵,郭子仪单骑退敌的事刚发生在两年之前。在这时候强调君臣团结,意义更为重大。至于沈后虽已失踪,而戏中仍有沈后,那倒是可以的。
升平公主在历史上似乎是个还听话而没有见识的女人。郭暧比她死得早。德宗做皇帝时,下令贵族们不得经营水力磨坊,以免影响农田灌溉。升平公主有两个大磨坊,她想破例不拆,皇帝不准,她也就拆了。她的女儿嫁给宪宗,那就是出名贤慧的郭后;郭后的哥哥郭钊,后来做到大司农(财政部长),也很安分守己。升平公主与郭暧生的儿女,倒是挺不错的。
郭后的儿子穆宗死时,宦官们曾要求郭后(那时已是郭太后)临朝听政。郭太后说:“从前武则天这么办,闯出大祸。我世守忠义,与武氏大不相同,这万万不可。”此事终于没有成为事实,从前的历史很称赞她能识大体。但由于她不肯主持朝政,接位的敬宗却是一个马球迷、摔角迷,每天与臣子们打球摔角,半夜里出去捉狐狸,弄得政治一塌胡涂。
郭子仪一家的人,不论做大将、做王后、做大官,始终小心谨慎,不敢多要权力,所以能善始善终。郭暧和升平公主的这次争吵,大概是他们家族传统中一次破例之举吧。